后记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本书的顺利完成,首先得益于我的导师李纪珍老师。在我初入师门时,是您一字一句地带我攀登学术的天梯;在我犹豫退缩时,是您春风化雨般令我重拾直面困境的勇气;在我懒惰倦怠时,是您辞色俱厉的劝勉令我如梦方醒;在我立志奋进时,是您千方百计地为我创造种种学术交流的机会。读博期间,是您秉烛先行,照亮了我脚下的每一步路。您总是因材施教,善意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人生选择;您总是慷慨相助,真诚地为我们提供科研所需的一切资源。成为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
读博期间,感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对我在牛津大学访学的资助,让我有机会远赴英国,在那座优雅的古城里,感受文化沉淀的魅力。感谢牛津大学的傅晓岚教授,在我对于学术研究尚且无所适从时,字斟句酌地圈点我的论文,饱含热情地鼓励我参与研讨会议。即使在我回国之后,傅老师仍多次与我远程视频连线,耐心辅导我数据处理与论文写作的细节,为我学术水平的提升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心血。我将永远想念牛津那湛蓝静美的天空、树木葱茏的沃野和书店林立的宽街。
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官建成教授,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用深厚的学术素养为我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指导意见,更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笃学不倦的精神为我树立了学者的典范。感谢清华大学的王毅、李习保、金占明、高旭东、谢真臻、吴蕊等老师,对我本书的理论假设与数据部分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感谢导师组的师兄师姐们在我博士生涯中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及时的指引,你们扎实严谨的学术成果,与数年如一日的古道热肠,是我前进路上的榜样。感谢博士班的同窗日复一日与我分享前沿的观点、碰撞思想的火花。
感谢父母在本书写作期间给予我的无条件支持。母亲对于科研事业的孜孜以求,令我自幼耳濡目染。而今我也走上了学术之路,更加感念您前半生工作与家庭兼顾的奔波劳苦。感谢父亲一直很少干涉我的生活,却默默地用他那些最质朴的人生信条感染着我。感谢先生对我日复一日的体谅与照顾,让我疲惫的灵魂有了栖息之处。纸短情长,余生让我们携手成长。
感谢姥姥、姥爷对我的抚育。姥姥当年在贫苦的环境中考入师范学校,一生之中弦歌不辍,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难忘童年时姥姥拖着病弱的身体,一次次为我手写语文范文集、奥数习题集。而姥爷一生南征北战,有着逢苦不忧的达观与坚韧不屈的性格,是我人生中最初的楷模。遗憾的是在本书创作期间,姥爷罹患肺癌,离开了这个世界。此时此刻最骄傲的成就不能与最重要的人分享,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无奈之处。谨以此书献给我爱的姥姥、姥爷,愿这篇拙作能够告慰二老的在天之灵。
感谢母校清华大学,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一天天引导我领略如斯广阔的世界。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劳累也最充实的五年,高强度的课业任务、接二连三的国际会议、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专题讲座,滋养了我求知若渴的青春。感谢这座美丽的园子,沐浴在宁静的荷塘月色之中,我不再寻求物质带来的欢娱,而是学会了从“一箪食、一瓢饮”的平淡生活里挖掘生命的深度。
感谢求学路上历经风雨、永不言弃的自己。也许只有这样,人生才有了份量。本书的完成,是我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我学术生涯中一个崭新的起点。
——我离开了清华,从此拥有了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