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2025年09月26日
二、研究意义
干旱区绿洲降雨量较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满足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这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绿洲扩张发展之间土地利用矛盾和冲突逐渐凸显并面临加剧。因此,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机理、科学判别显在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冲突,是及早发现、因地制宜、有效预防和破解土地利用冲突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其一,是防治干旱区生态退化、构建国家生态屏障的需要。干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极为严酷和脆弱的地区之一。我国干旱区绿洲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2.5×104 km2扩大到目前的10.4×104 km2。但绿洲低水平、无序地开发,使绿洲稳定性下降,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有效遏制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使这一广袤地区成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以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已是刻不容缓。
其二,是合理开发干旱区水土资源、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干旱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土地资源,初步估算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面积为1.2× 104 km2,在目前全国土地紧缺的状况下,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储藏库。同时,干旱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地区。因此,干旱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不仅事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而且事关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边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