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预测结果分析
2025年09月26日
三、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预测结果分析
表8-9表明,自然趋势情景下,不同土地荒漠化类型面积整体转变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原有土地荒漠化水平。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从2016年的2659.27 km2增加到2026年的2813.43 km2,变化动态度为5.8%;同时,非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原来的2408.23 km2减少到2264.67 km2,变化动态度相对较高,为-5.96%。这不仅加剧了研究区内湖泊湿地萎缩、生态环境破碎,耕地功能下降、水资源缺乏等生态问题,也加大了绿洲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表8-9 研究区自然趋势情景下土地荒漠化变化

保护趋势情景下,荒漠化扩张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非荒漠化面积由预测初期的2408.237 km2增加到3168.857 km2,其他类型的荒漠化面积均降低,特别是轻度荒漠化变化较为明显;其次是中度荒漠化,分别由原来的2659.277 km2、1721.027 km2减少到1989.737 km2、1678.767 km2;虽然重度荒漠化土地变化较小,但与自然趋势情景相比有所减弱,依然体现了保护的效果。
不保护趋势情景下,由于减少对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和非荒漠化土地的保护力度,使得荒漠化土地大肆扩张,同期各类土地荒漠化变化幅度明显加大。其中,中度荒漠化以34.6%的动态变化度得以扩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增加了112.927 km2、595.457 km2、145.417 km2。非荒漠化土地类型则以-34.30%的动态变化度在不断缩减。与保护趋势情景相比,除非荒漠化类型外,其各类荒漠化土地分别以3.27%、34.6%和5.47%的动态变化度逆向转变,说明生态保护措施具有显著的调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