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分析

第二节 土地荒漠化分析

荒漠化的调查和监测是荒漠化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及时有效地监测和评价荒漠化过程是揭示荒漠化驱动机制、准确预测荒漠化趋势的重要前提,对于控制荒漠化蔓延、保障荒漠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把握土地荒漠化变化趋势已成为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前提,同时,也将有助于掌握土地荒漠化演变过程,确保绿洲经济和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精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未利用地的减幅尤其明显,表明生态保护实施后取得了实效。区域内未利用地主要以裸地、沙地等土地类型为主,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58.99%,是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但由于研究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研究区的荒漠化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本研究利用3S技术,选取1990年、2000年、2016年三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关系,构建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并提取土地荒漠化差值指数,得到了研究区三年土地荒漠化等级分类图。在此基础上,分析1990—2000年、2000—2016年、1990—2016年三个时段精河流域土地荒漠化面积转移矩阵,通过空间自相关理论、土地荒漠化转移矩阵及土地动态度模型对精河县土地荒漠化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研究区土地荒漠化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