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一)水资源

研究区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来自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恰勒河和托托河,总平均径流量为7.87×106 m3,水资源量为9.44×106 m3。地下水来源主要是基于河水渗漏,平原区的季节性降水和灌溉渗漏也具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二)植被

研究区草地占陆地面积的66.07%,有11个大类21个亚类、136个组和171个草场类型。受气候和海拔的影响,草场按季节主要分为三种:春秋两季草场、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其中,春秋两季草场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包括平原荒漠草场、平原草原化荒漠草场和山地荒漠草场;夏季草场较为分散,各处自然条件不同,利用率不同;冬季草场植被较差,没有水源,须冬季降雪后才能放牧。

森林资源包括三部分:山地森林、平原林、平原人工林。山地森林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婆罗科努山北坡,大河沿子河、阿恰勒河、精河和托托河上游山区;平原林包括平原绿洲区人工林的北部和西部的荒漠林;平原人工林主要集中在以渠系灌溉方式为主的人工绿洲区。

(三)光热资源及矿产资源

研究区气候属北温带干旱荒漠型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无霜期171天,降水量102.2 mm,日照2710小时,年均气温7.8℃。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巨大,目前有铁、铜、钼、磷、石灰石、池盐、芒硝、脉石英等20多种矿产资源。

(四)生物资源

研究区内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甘家湖梭梭林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甘家湖梭梭林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部,是艾比湖中心凹陷的湖积平原,既是荒漠生态类型保护区,又是亚洲最大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野生植被种类繁多,有包括天山雪莲、麻黄、肉苁蓉、车前子等在内的共43科137属270种野生植物。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处在阿拉山口大风通道下,三面环山,东北方向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区内有马鹿、鹅喉羚、北山羊、旱獭、松鼠等野生动物257种,野生植物52科191属385种,是新疆内陆荒漠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