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及1990—2018年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见表7-19。
表7-19 1990—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先由1990年的127.02亿元降低到2000年的103.83亿元,再升高至2018年的167.43亿元,28年内升高了40.41亿元。其中,耕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为持续升高,水域的价值升高幅度最大,林地和草地的价值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未利用地的价值则呈先升后降趋势。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18年的梯度分析如图7-46所示。自城市中心向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南部和北部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基本趋势。1990年和2000年,南部整体高于北部且1990年高于2000年。其中,南部高值出现在5~7梯次环,主要是以城市南部40~56 km的山区林、草地为主;北部高值出现在4~5梯次环,即距城市中心32~40 km的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18年,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1990年和2000年,且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南部,其中北部6~8梯次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升高明显,这与2000年研究区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

图7-46 研究区各梯次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计算不同时间段同一梯次环内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若变化量为负值,表示该环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反之则计为价值上升,最终统计各时间段梯次环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量数据,得到变化率情况(图7-47)。

图7-47 研究区1990—2018年各梯次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曲线
总体而言,1990—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区域是S9~S1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山地,下降的极值出现在S6,即位于距离城市32 km的绿洲和荒漠交界地区以及耕地快速开发区域;北部除城市圈以外区域的变化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位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N7梯次环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最高,这与近年来科学管理及改善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相关。1990—2000年研究区整体变化较为平稳,南部区域S1城市圈和S8部分绿洲发展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速率为正,但变化不明显,其余南部梯次环内变化速率均为负值,即价值下降,北部艾比湖边缘的N7~N9区域降幅较小。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幅较大,其中N1和S1城市圈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其余南部和北部各梯次环内价值均为上升趋势,其中N6~N8的生态保护区上升最为显著,说明研究期内当地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及艾比湖流域生态恢复政策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