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食

风食

论曰: 若其人翕翕如热,淅淅如寒,无有时度,支节如解,手足酸痛,头目昬晕,此由荣卫虚弱,外为风邪所乘,搏于阳则发热,搏于阴则发寒,久不治成劳气,荆芥散主之。

荆芥散

荆芥穗 人参 白术 当归( 切细,焙) 黄耆 芍药桂(去皮,各一两) 柴胡(去苗,二两) 甘草(炙,半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校注】

①翕( xī 西) 翕:轻附浅合之貌,形容发热之轻微。

②淅( xī 西) 淅:猝然凛冽之貌,形容怕风身寒的样子。

③支节:指四肢骨节。支,“肢”的古字。

④昬: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昏”。

⑤所: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相”。

⑥劳气:即气劳。中医学病证名。指虚劳病中虚气滞者。症见胸膈噎塞,呕逆,脘腹胀气,饮食不下,大便时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等。

若忽然牙关紧急,手足瘛疭,目直视,此风客血经,谓之风痓,脉紧大者不可治,独活汤主之。

独活汤

独活(半两,剉) 荆芥穗(一两)

右以水三盏,煎荆芥汁至一大盏,再入独活煎一半,去滓温服。凡用独活,须紫色有成臼子者。盖羌活极大而老者,是寻常所用。白色者,乃老宿前胡也,慎不可用。

又方

煎荆芥浓汁于盆中,坐病人于上熏蒸,然后淋洗之。

【校注】

①须: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无此字。

②臼:博古斋本同此,千顷堂本作“白”。

③后:博古斋本、千顷堂本此字误作“然”。

若寒热如疟,不以时度,肠满膨脝,起则头晕,大便不通,或时腹痛,胸膈痞闷,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结于肠间,气道不舒,阴阳交乱,备急丸主之。

备急丸

大黄(湿纸裹煨) 巴豆(去皮心及油) 干姜(去皮,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羸人服一丸,如绿豆大。以便快利为度。

【校注】

①疟:中医学病名。一种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传染病。

②不以时度( duó 夺) :意谓病情发作不像疟疾那样可以按时间计算,呈周期性。度,测量,计算。

③膨脝( hēng 哼) : 即臌胀。中医学病证名。谓腹部胀大如鼓之症。亦作“膨亨”。

④痞闷:此指胸部堵塞不舒、痞硬胀闷的感觉。

⑤宿谷:即宿食。

⑥和: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为”。

⑦羸( léi 雷) :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