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疟疾

论曰:寒热之病,或寒已而热,或热已而寒,或寒热战栗,头痛如破,身体拘急,数欠渴欲饮冷,或卒时而发,或间日而作,至期便发,发已即如常,此谓之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此皆得之于冬中风寒之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而后与邪气相合而发,常山汤主之。

常山汤

常山 知母 甘草(炙,各三两) 麻黄(去节,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糜粥一杯,助取汗为度。

【校注】

①数欠:指频繁地打呵欠。又名善欠。

②卒: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晬( zuì) ”。按,晬时:一周时,一整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经宿晬时,勿令绝火。”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注曰:“周时曰晬。”晬,一昼夜。

③间日:隔日。

热多者宜解之,栝蒌汤主之。

栝蒌汤

栝蒌根(四两) 柴胡( 去苗,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炙,各三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开,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寒多者宜温之,姜桂汤主之。

姜桂汤

干姜 牡蛎( 火煅通赤) 甘草( 炙,各二两) 桂( 去皮取心,三两)柴胡(去苗,八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 二两,《活人书》用三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校注】

①“ 甘草”之后至方末:博古斋本、千顷堂本作“黄芩( 二两,《活人书》用三两) 柴胡( 去苗,八两) 栝蒌根( 四两) 桂( 去皮取心,三两) ”,药物次序略有差异。

寒热等者宜调之,鳖甲汤主之。

鳖甲汤

鳖甲(汤浸,刮令净,醋炙) 白术 常山 桂( 去皮) 柴胡(去苗,各一两) 牡蛎(半两,火煅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