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病
论曰:百病皆生于气,其始必由喜、怒、悲、忧、惊、恐,由是变生,形证不一。若其气起于一边,或左或右,循行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令人腹中满,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谓之聚气,七气汤、趁痛散主之。
七气汤
杨仁斋《直指方》云:治七情相干①,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京三棱 蓬莪荗 青橘皮② 陈橘皮( 洗) 藿香叶 桔梗 桂( 取心) 益智 香附子( 去毛,各一两半) 甘草( 炙,三分。胡氏《经效方》有沈香半两,无陈橘皮)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二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③,食前温服。
趁痛散
《可用方》云:治气搏作痛,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胸膈痞闷。
蓬莪荗(炮) 桂心( 各一两) 槟榔 附子( 炮,去皮脐)细辛(去苗, 各半两) 芫花(炒,别为末,一分④)
右除芫花外,共为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调芫花末一字,温服。
【校注】
①干:冲犯。
②“青橘皮”之后至方末:博古斋本作“香附子( 去毛) 陈橘皮( 洗) 桔梗 藿香叶 桂( 取心) 益智( 各一两半) 甘草( 炙,三钱。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橘皮) ”。千顷堂本同此,只是“无陈橘皮”一句少“橘”字。
③去滓:博古斋本、千顷堂本无此二字。
④分: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钱”。
若心下似硬,按之即无,常觉膨胀,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气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①而行则气结②。又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其脉涩滞,谓之结气,参橘丸主之。
参橘丸
橘皮(四两,洗) 人参(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③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粒④,食前服。
【校注】
①以时:按时。
②气结:中医学病证名。指气分郁结之证。《素问·举痛论》:“思则气结。”
③为: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和”。
④粒: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丸”。
若咽中如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久不治之,渐妨于食。或由思虑不常,气结不散,或因饮食之间,气道卒①阻,因而留滞。因气者,谓之气噎,其脉缓涩。因食者,谓之食噎,其脉短涩。气噎,嘉禾散主之。食噎,神曲丸主之。
嘉禾散方缺
神曲丸
神曲(炒,一两) 橘皮(洗,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②,如鸡豆③大。每服一粒,含化咽津。
【校注】
①卒:通“猝”。突然。
②和丸: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和为丸”。
③鸡豆:即鹰嘴豆,又称回鹘豆、桃豆等。
若痛而游走,上下无常处,脉亦聚散,或促或涩,谓之游气,荗香散主之。不止者,延胡散主之。
荗香散
蓬莪荗(炮,一两) 人参(一分) 木香(一钱)
右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①。
延胡散
延胡索(炒)当归(洗,等分)
右为细末。醋汤调方寸匕。
【校注】
①方寸匕:中医学术语。古代一种量取药末的器具。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其容量相当于十粒梧桐子大。《千金要方》卷一: “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一方寸匕约合今2.74 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为1 克左右。
若自咽嗌以下至脐,左右气各不相通,气上奔急攻,右臂痛如斧槌,肌肉日消,浆粥不下,心中懊闷,由肺经本受寒邪,留于右边,以肺在①右,或因以大热药攻寒,寒本在于经而不能散发,于是火气但逼于肺,肺燥则气上迫②。但解药毒,然后理肺,先宜炙肝散,后宜理气汤。
炙肝散
牡丹皮 柴胡 芍药(各一两) 白术(二两)
右为细末。用猪肝三指许,薄批,糁药末二钱,慢火炙熟,细嚼,米饮下,食前服。
理气汤( 疑即前七气汤)
柏子仁丸
史载之《指南方》多楮实子③一两。治臂痛不能屈伸,筋脉挛拘。
柏子仁(炒,研) 干地黄(各二两) 茯苓 枳实④(麸炒,去瓤) 覆盆子 五味子 附子(炮,去皮脐) 石斛( 去苗)酸枣仁 鹿茸(去毛,截作片子,酥炙) 桂( 取心) 沈香 黄耆(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校注】
①在: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左”。误矣。
②迫:攻。
③子: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无此字。
④“枳实”之后至“黄耆”之前:博古斋本、千顷堂本作“桂( 取心) 五味子 附子( 炮去皮脐) 石斛( 去苗) 鹿茸( 去毛,截作片子,酥炙) 酸枣仁 覆盆子沉香”,余皆同。
若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动辄微喘,日就①羸瘦。由暴怒或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结聚成形,始得之在肝,其脉牢大而结,不传可治,沈香煎主之。
沈香煎
石斛(五两) 椒(去目,炒出汗) 附子(炮,去皮脐) 秦艽(去土) 柴胡②(去苗) 鳖甲( 煮,刮去筋膜,炙) 沈香木香 槟榔 黄耆(各二两)
右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十斤,净洗槌碎,好酒二③,煮至七升,取出枸杞,别用好酒三升,拍洗令净,漉去滓,滤过,并于前煎酒内,更入熟蜜四两,再熬成膏,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二十丸,食前服。
【校注】
①就:近。
②柴胡:博古斋本、千顷堂本“柴胡”排在“鳖甲”之后。
③: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作“斗”。
,“斗”的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