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痰饮

论曰:若咽中如炙肉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由胃寒乘肺,肺胃寒,则津液聚而成痰,致肺管不利,气与痰相搏,其脉涩,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

半夏(汤洗七遍,五两) 厚朴( 去皮,姜汁涂炙,三两)茯苓 紫苏叶(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十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枳术汤艾元英《如宜方》云: 若心下如盘,边如旋盘,由饮癖停留不散。

白术(四两) 枳实(麸炒,去瓤,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校注】

①脔( luán 峦) :切成小块的肉。

②前:博古斋本、千顷堂本皆脱此字。

③枳术汤:博古斋本、千顷堂本于此前多“若心下盘旋,欲吐不吐,由饮癖停留不散,枳术汤主之”一句,而于此后少“艾元英《如宜方》云”四句。

④饮癖:参见“辨脉形及变化所主病证法”中“实脉之状”一节注④“癖饮”条。

若腹满,按之没指,随手而起,余与正水皆同,但四肢聂聂动,其脉亦浮,由肺气久虚,为风邪所客,气不得运,百脉闭塞,气结阴聚成水,谓之皮水,亦宜发汗,先以防己汤,次以大豆散。

防己汤

防己(三两) 人参(四两) 桂心(二两) 茯苓(四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大豆散方缺

若咳嗽,喘不得卧,面浮肿,脉弦急或迟,由肺胃停寒,水聚成饮,支乘于心,气不得下,谓之支饮,宜先用十枣汤泻之,后宜防己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炒黑)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

上先煮枣去滓,内前药末。强人服一钱,虚人服五分。若病不除,再服,得快下利为度,后以糜粥自养。

防己汤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