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痛
论曰:诸心腹痛者,或外邪来客,或气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气客于脉外,得寒则缩蜷①绌急②,外引小络③,得热即止,宜先用熨法,后以良姜散主之。
熨法《指南方》云:治心腹痛,卒然而止,遇寒再发。
盐(半斤,炒极热)
右以旧帛包,熨痛处。《指南方》云:渐去至一重。
良姜散
高良姜(五两) 厚朴( 去皮) 姜汁( 涂,炙,二两) 当归桂心(各三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校注】
①缩蜷( quán 全) :身体缩成一团、屈曲不伸之貌。也作蜷缩。蜷,身体弯曲。
②绌急:曲缩拘急。绌,原读作chù,此通“诎( qū 区) ”。弯曲、短缩之义。
③小络:即细小的脉络。
若腰者,肾之外候,足太阳经之流注。如痛连小腹,不得仰俛①,惙惙②短气,由肾气虚弱,有所不荣,补肾散主之。
补肾散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两) 桂( 去皮) 牡丹皮(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肾一个,批开,糁药在内,入盐少许,以线扎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校注】
①俛:“俯”的异体字。
②惙( chuò 绰) 惙:衰疲貌。惙,疲乏义。
若隐隐腰痛,以热物熨痛处即少缓,由处卑湿,复为风邪伤足太阳之经,其脉缓涩,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
白术(二两) 芍药( 三两) 桂( 去皮) 附子( 炮,去皮脐,各一两,剉)
右为细末。温酒调二钱匕①,食前服。
【校注】
①钱匕:中医学术语。古代一种量取药末的器具。《千金要方》卷一: “钱匕者,以大钱上全抄之;若云半钱匕者,则是一钱抄取一边尔,并用五铢钱也。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为度。”
若腰痛不能转侧,由劳役动伤经络,或从高堕下,气滞于腰,正气流行,相搏则痛,其脉沈,大小不常,谓之腰①,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 诸气门见趁痛散)
【校注】
①( guì 贵) 腰:中医学病证名。腰痛。《诸病源候论·
腰候》:“
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
,《玉篇·肉部》: “
,腰痛。”《广韵·队韵》: “
,腰忽痛也。”
若腰如锥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滞于腰间,谓之血沥腰痛①,其脉涩,当归丸主之。
当归丸
当归(三两,剉碎) 水蛭(好者,炒,三十个) 桃仁( 去皮尖,三十个,炒,研)
右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校注】
①血沥腰痛:即沥血腰痛。中医学病证名。症见腰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脉涩。又称瘀血腰痛、血瘀腰痛。明·戴元礼《秘传证治要诀·诸痛门》:“腰痛如锯刀所刺,大便黑,小便赤黄或黑,由血滞腰间,名沥血腰痛。”
若腰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如坐于水,由肾经为阴湿所逼,复受风冷,久不治,变成水病①,肾著汤主之。
肾著汤
甘草(炙) 干姜(各二两) 白茯苓 白术(各四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校注】
①水病:中医学病证名。为水肿病之总称。详见《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
若腰脊不举①,由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减,盖阳明并肾,则肾脂枯,而宗筋不调②。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③也,是谓骨痿,兔丝子丸、补肾散主之。
兔丝子丸④
兔丝子(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 干地黄( 焙,各二两)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一宿,炒焦,三两) 牛膝( 酒浸,一两) 萆薢(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食后服。
补肾散见前
【校注】
①举:伸举;活动。
②宗筋不调:博古斋本、千顷堂本无此四字。宗筋,众筋。此指众筋在前阴汇聚而成的大筋。宗,《广雅·释诂》:“宗,总也。”
③机关:此指大关节而言。
④兔丝子丸:博古斋本、千顷堂本此方作“兔丝子( 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二两)牛膝( 酒浸,一两) 杜仲( 去粗皮,杵碎,酒拌一宿,炒焦,三两) 干地黄( 焙,二两) 萆薢( 一两) ”。
若胁痛不得息,痛则咳而汗出,由邪客于足少阳之络,属胆。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处七壮,窍阴①二穴也。
若臂外臁②痛,手不及头,心烦喉痺③者,由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以针刺手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令血出而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于臂掌之间,取腕踝骨后,以指按之极痛,刺之留二呼④,急出针,或灸。
若筋拘挛,背急痛,引胁下,从项推下夹脊⑤,按之应手痛者,于其上灸七壮,未定,加至十四壮。
若痛引小腹,由寒气客于厥阴之脉,或胁肋相引,肾肝脉弦大,久成寒疝,桂枝乌头汤主之。
桂枝乌头汤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乌头(炮,去皮脐,二两半)甘草(炙,二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半匙许,再煎一二沸,稍热服。
【校注】
①窍阴:中医穴位名称。在足第4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 寸,又称足窍阴。左右足各有一处,故曰“窍阴二穴”。
②臂外臁( lián 连) :手臂外侧。臁,本指小腿两侧。此指手臂两侧。
③喉痺:中医学病证名。多由邪热内结,气血瘀滞痹阻所致,症见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④留二呼:针灸学名词。指留针二呼。按,留针,是指针灸时,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补泻手法后,再将针留在穴内一定时间以增强和延长针刺效应的一种方法。
⑤夹脊:中医穴位名称。在背腰部,当第1 胸椎至第5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一侧17 穴。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