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 “甘神”的成长之路

专栏1 “甘神”的成长之路

每次出去进行演讲展示自己记忆能力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同学问,老师,你的记忆能力是天生的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会觉得有些许的感慨。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因记不住知识而困扰的普通中学生,转眼之间,已经成为一个能将成语字典、国学经典都背下来的记忆大师。在这里,笔者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所有大家在电视上见到过的“最强大脑”或者是记忆天才们,其实他们所有的记忆能力都来自后天的训练。通过记忆术的训练,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最强大脑”。

时光倒转,回到最初的起点。

与记忆的初次结缘

小时候,我的记忆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所以学习起来感觉格外费劲,尤其是英语和语文这两门极其考验记忆能力的科目,我学得尤其痛苦。背书是最苦恼我的任务,一篇又一篇的长篇课文让我背得喘不过气,多希望能够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只要将要背诵的内容粘上去再吃到肚子里就能够牢牢地记住。现实中当然没有什么记忆面包,我只好去求助师长,想找到记忆的诀窍。我小学的时候还特地去请教过我的老师们一些背诵的好方法,然而得到的回复都是“背书很简单呀,多读几遍,多抄写几遍,就能牢牢地记在脑海当中了”。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知道记忆是有方法的。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高效的记忆方法,让我打开了记忆的魔盒,成为一名记忆大师!

还记得高三时每天背完政治和历史的知识点之后,第二天就忘了许多,知识总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反反复复之下,我慢慢地产生了一些厌学情绪,越学越没有信心。在这种困扰之下,某天晚上我突然之间想起初中的时候看到的一本关于记忆的书籍,书籍上面记载了不少记忆方法。于是我特地回去翻阅了那本书,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记忆法。我尝试着用学习到的地点法去记忆政治和历史知识点,发现记忆效率提高了不少,并且第二天依然能够牢牢记住。从那之后,我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成绩开始慢慢地追赶上了我班上的同学。别人都很惊讶为什么在学习的最后关头我进步得越来越快。在2014年的高考中我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班第一名,去了一所重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有时在想,如果早点接触这种方法,自己应该能考个更好的学校吧!很可惜接触得还是晚了点。

大学,世界记忆大师的起点

2014年9月,我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正式踏入大学的大门,成为一个迷茫又不知所措的大学新生。大一的时候,学校里有一门课叫作职业规划,教学生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哪方面的能力等。那堂课结束后,我就给自己的大学定下了一个目标,我要去完成一件一直以来想去做的事——在大二的时候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

于是2014年开始,我就尝试着训练扑克,因为交不起高昂的记忆法培训学费,没有人指导,就自己买了相关的书来看,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路。最初按照书里的内容来进行训练的时候,感觉还有一些用,但慢慢地,我就发现书中的知识毕竟有限,很多疑问和困惑书本无法替我解答,于是,机智的我就去加了很多记忆爱好者的聊天群。在那些聊天群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并且偶尔有人会在群里分享,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别人交流,从而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你也想要自学的话,那你一定要和别人多交流,多去听别人的公开课,这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虽然大致知道了方法,但自学有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没有训练氛围,除非自律性很强,不然很难坚持自己的训练计划。我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和自己一起训练的小伙伴,所以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好的时候就拿出扑克练一练,虽然有进步,但是进步的速度堪称龟速。

2015年,在知道中国拿下了世界记忆锦标赛世界总决赛的举办权之后,我觉得这是个不能错过的好机会,于是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广州赛区的城市赛。报名参加了比赛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闭关之旅,原计划在家闭关修炼两个月,但坚持了两个礼拜之后,我的计划就宣告失败了。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计划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训练的方法不对,每天只是单纯地练编码反应,效果不佳。由于没人指导,我经常怀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不敢继续练下去。二是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训练效率非常低下。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就到了年底,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城市赛,打酱油

2015年10月世锦赛广州城市赛正式开启时,我除了数字扑克以外,其他项目基本上没练过,就连二进制项目也只是比赛前一天才练了一下。当时的想法是去体验一下比赛就好了,意料之外的是,在所有项目都比完之后,我竟然得了3800分,拿了广州第五,而按照世界记忆锦标赛的标准,只需要3000分就能够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的证书。那个时候才感觉自己还是有小小的天赋,幻想着自己如果稍微努力下,进步肯定会更快一点,拿到证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国赛,滑铁卢

于是在国赛开赛前的几个星期,我疯狂地训练,抱着冲进中国前十的心态飞去江苏参加中国总决赛,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我的成绩全面崩盘,总成绩只有2600多分,全国排名不堪入目。抱着失落的心走出了赛场,踏上回程的火车,正逢冬天的清晨,虽然有些许阳光洒在脸上,但我却没感到一丝的温暖。在火车上,我告诉自己“世界上有两种苦,一种是努力的苦,另一种是后悔的苦,永远别让自己再吃第二种了。如果这次侥幸晋级了,那我一定会踏踏实实地进行训练”。

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以后,晋级名单出来了,在名单的最底下,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那种绝境逢生的感觉让我知道,这是老天在给我第二次机会。这一次,一定要把握住,一定要拿下“记忆大师”的称号。回到广州之后,我开始认真备赛,并且额外花费了两天的时间,总结反思了自己国赛失败的原因,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训练,去提高自己的准确率。也是在那一个星期,我悟出了提高准确率的技巧,这也为我后来成为国际特级记忆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破而后立”。

世界赛

2015年12月,我踏上去成都的火车。在失败的阴影笼罩下,一路上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我想,这一次如果再失败,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就更远了。

比赛的前两天,我顺利完成了世界记忆大师的几个标准——1小时记忆1000个数字以上,1小时记忆10副以上扑克牌,总分达到3000分。最后一个标准是需要在2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我就可以顺利地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了。

快速扑克第一轮,我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第一轮记得比较慢,并且看了两遍,对牌的那一刻,感觉所有担子都已经放下了,两遍记忆花费的总时间是1分14秒。有了第一轮的成绩以后,第二轮我只看一遍,在记忆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状态非常好,最后成绩是44秒,这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了。

当颁发记忆大师奖时,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感觉一年来的期盼和努力都没白费——努力终究不会辜负一个人。截至那一年,全球登记在册的世界记忆大师仅有294人,而我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是其中之一。”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深深地理解了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南征北战——国际赛场上的崭露头角

2017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2016年全国赛上拿了第六名以后,我开始对竞技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觉得自己在大学里面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给自己的青春年华留下一笔纪念。那一年,我决定出国比赛,和国际上顶尖的记忆高手一起切磋,从韩国起步,后来转战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实力逐渐从5000多分上升到7100分,7月时就已经成为国内极少数分数超7000分的选手。那个时候因为一直在国外比赛,国内知道我真实水平的人很少。

8月,我接连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公开赛城市选拔赛和亚太记忆公开赛,并最终取得了全国城市选拔赛第一名和亚太赛总亚军的好成绩。

在这里也想送给仍然在记忆路上奋斗的各位小伙伴们一句话:“请始终相信,努力终究不会辜负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