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2 地点桩Q&A
在比赛当中,大部分项目我们都是用地点法来进行记忆的,那么这个时候作为记忆的载体,地点桩的选取就至关重要了。好的地点桩将会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专业的记忆选手是如何选取地点桩的吧!
记忆宫殿中有序的事物就称为“桩”,主要是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现在我们来看记忆的过程。
第一步:将信息图像化。
第二步:图像放在桩上记忆。
第三步:回忆的时候我们依次回忆桩,再想到桩上的图像,然后转译为原有的信息,这样整个记忆回忆过程就完整了。
第四步:快速定位,需要哪部分信息,通过桩的顺序迅速定位,再提取出对应的信息,这就是点背、倒背的原理所在。
1.桩有哪些类别
依照桩的构成内容可分为:地点桩、数字桩、身体桩、人物桩、文字桩、万事万物有序事物桩。
依照桩的真实特性可分为:实体桩和虚拟桩。
依照桩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室内桩和室外桩。
2.什么是地点桩
顾名思义,地点桩就是将地点当作桩子来用,目前绝大部分的竞技选手都采用地点桩进行比赛。这种技法就被称为:定桩法。
仔细思考一下地点桩的实质是什么,是安放的编码的位置吗?又或是安放编码的空间呢?地点桩的实质就是一组组有序的空间。但空间中的实物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是它构成的这个空间,另一方面它给这个空间戴上了特征标识,以便让你能把它与其他空间区分开来。
3.虚拟桩适合竞技吗
虚拟桩主要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地点桩不太好用,我们会在脑海中对它进行加工再处理。但是,它始终是建立在实物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它是虚拟桩,真实情况的不是这样的。
目前,90%以上的竞技选手用的都是实物桩。为什么?这是由于虚拟桩本身存在缺陷。
虚拟桩本身的空间感很难感受。我们身处一个真实空间,会不经意间注意到这个空间的很多细节,如方位、感受等,但是虚拟桩大都是图片形式,是二维的,你体会不到那种空间感。哪怕是3D图形,也很难让你身临其境。
虚拟桩缺乏路线感。大多数虚拟桩的展示都是上帝视角的,一览无余。但是现实情况下你是走过去观察的,这里面就有路线,有方位。
这就造成用虚拟桩来记忆是不深刻的,就像是在纸上作画一样,记忆的深度不够,就很容易忘记,这就是竞技选手大多不采用虚拟桩的原因。
当然,虚拟桩也有自己的优势:快速扩容。制定1000个虚拟桩可能只需要几天,但是找到1000个实体桩可能要好几个星期。但是,想要成为一名高水平竞技选手,你必须克服找桩这个困难,自己去找桩。
4.室内桩和室外桩有什么差异
有的选手认为室内桩好,有的选手认为室外桩好。我们来分析二者的特点:
室外桩大多是路线桩,跨度大、空间广、多连续。
室内桩大多空间小,但是组与组之间跳跃性比较强。
二者的特点造就了以下的差异:
(1)桩的大小差异。室内桩普遍比较小,室外桩偏大一些。
(2)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差异。室内桩距离短,室外桩距离较长。
(3)转桩的连续性差异。室外桩会更好。随着熟悉程度的提升,差距最终不明显。
(4)找桩难度的差异。室外桩是比较难找的,每次找桩需要进行长距离步行。室内桩相对来说找桩容易一些,但是桩重复度比较高。
5.地点桩的选取有什么原则呢
原则一:稳
这里的稳有两层意思:一是地点桩本身要稳,随风飘的芦苇、斜着看起来可能要倒的瓷器不会是好的地点桩的选择。二是编码能够放置得稳,放在斜坡上或者竖的电线杆上不是很好的选择桩。
如果做不到“稳”,在记忆的时候你就会担心“会不会掉下去?”“会不会倒掉?”“会不会靠不上去?”等问题,这就是“记忆影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记忆效果是比较差的。
原则二:空间大小合适
认识到地点桩的本质是空间后,针对空间的大小限制就很好理解了。什么叫合适?即大多数情况下你的编码都可以很自然地放置在这个空间内。空间太大和太小都会带来问题:空间太小编码就看不清,而且显得太空旷;空间太大则编码需要进行缩放,或者硬放进去把背景全部遮挡了。这些都是不太好的现象。
6.地点桩的选取推荐
推荐一:桩与桩之间距离合适
距离要是太近,后一个地点桩上的图像容易受到前一个的干扰。距离太远的话又会有比较大的不连续感。合适的距离参考值为0.5~10米。
推荐二:高度合适
地点桩的高低也会影响你的记忆情况。太高的话需要抬头去看,这样就容易打乱记忆节奏。太低的话不容易看到编码,还容易受到光线昏暗的影响。合适的高度是:以45°角往下看,距离2米左右能看到全貌。
推荐三:光线合适
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太暗了看不清,太亮了又太刺眼。所以傍晚时分找桩、阴雨天找桩都不是好的选择。
7.地点桩的选取禁忌
禁忌一:忌平面
用一堵墙做地点桩行不行?尽量不要,因为一堵墙太单调了,不容易对大脑产生空间的刺激。同时,墙一般太大了,容易显得空旷。平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将三维降成了二维,这是很不好的体验。所以不推荐地点桩呈现比较明显的平面状态。一般地点桩的路线也不会是直线,而是曲曲折折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禁忌二:忌动态
桩不要是动态的东西,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你会担心桩跑了。
禁忌三:忌视角转换过大和路线交叉
这是涉及桩的视角转换问题,我们从一个桩到相邻另外一个桩的视角变化尽量不要太大,否则会给你的记忆带来额外的负担——你要考虑是转头或者是转身。这就很不方便了,不仅影响速度还影响记忆正确率。
路线不要交叉的原因就是要保持视角的可确定性。一旦交叉,可能你就分不清方位了,还有可能造成你下一个桩的视野里面出现之前的桩,从而影响你的焦点。
8.如何找地点桩
第一步:准备工作
确定要去找地点桩的地方;确定每个地方大致要找多少桩;研究好交通工具;带好必备物资,如拍照工具、钱包、雨具、手机、充电宝等。
一般情况下去学校、小区、公园、医院、商城、超市、体育场、游乐场等地方。
第二步:拍照
地点桩是不是一定要拍正面呢?当然不是。基本是按照正常的路线视野来拍的,不然在记忆的时候会存在一个调整视角的动作。推荐与桩距离一般1.5~2.5米,斜45°左右向下拍,照片中一定要展现出物体形成的用于放置编码的空间。
第三步:及时复习
每拍完一组地点桩,强烈建议大家立即过一遍,不熟悉的看图片回想一下,顺畅地记住之后再去拍下一组地点。一天的地点拍完之后,晚上回去把所有地点过一遍。接下来的记忆训练中,优先使用不熟悉的地点,可以让你更快地掌握新的地点。
第四步:整理
地点桩整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熟悉地点,也能让我们在长久不用地点后快速地捡回地点。与编码闪视相同的方式,推荐进行地点桩闪视训练。
9.一组地点桩要多少个
很多人有个误区,一组地点桩要30个。这30个只是教学给出的一个参考值,而不是必须值。一组地点桩多少个根据什么而定呢?
第一:根据记忆材料而定
比如,抽象图形这个项目,一页10行,如果一行采用2个地点桩记忆,那一页就需要20个地点。如果采用30个一组的话,每组就是1页半的记忆量,这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推荐抽象图像项目使用的地点桩一组定为20个。
再如,扑克地点桩,只需要26个地点,如果使用30个,那么剩下的那4个就处于长期闲置状态,这是浪费资源。
第二:根据记忆能力而定
以快速数字项目为例,记忆高手可能一次记忆300个数字,再复习一次,那么一次就需要75个地点桩(1个地点桩上放4个数字)。此时,一组地点桩定为75个就刚好。而对于刚入门的选手,可能一次只能记忆100个数字,那么就像一组地点桩定在25个就好。
所以,随着竞技水平越来越高,地点桩的每组数量是要更新的,从而保证记忆节奏更好。
10.如何让编码在地点桩上记忆得更深刻
第一:让图像出得清楚
在图像记忆中很好理解,图像越清晰,记得自然越深刻。
第二:让场景中的信息更丰富
研究表明:动态的、有逻辑的、夸张的、感情的、具有强烈刺激的事物对大脑的刺激更强,所以我们要适当地偏向这个方向。例如,让编码动起来,给编码出现在这里和做动作想一个合理的逻辑,让编码和动作夸张化,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我们记忆信息的层面。
第三:让编码与地点桩互动
这主要是为回忆准备的。虽然记住了编码,但是回忆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不知道是在哪个地点桩上,这和没记住一样的。所以要让编码与地点桩产生互动。怎么互动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度互动,如编码破坏地点桩,这种互动很直接。另一种是轻度互动,如轻轻碰一下、放在特定物体上面等,这种感觉轻盈,更主要目的是将编码和地点桩做适当联系从而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