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地点法

第五节 地点法

地点法就是将所要记忆的古诗与地点联结起来,从而帮助我们在短期内记住大量古诗的方法。

如果说简图法适用于比较简短的古诗,如4句或者6句的诗,那么地点法则适用于比较长的古诗或者文言文的记忆,如8句或者8句以上的古诗或者非常长的文言文。在考试前,我们如果想要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古诗,那么地点法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下面这篇文言文《出师表》,我们选取了其中一小节,看看如何用地点法来进行记忆。

出师表

魏晋·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下图是一间教室的示意图,我们以门为起点,沿着墙壁逆时针走,可以找到10个地点:

门—饮水机—讲台—投影仪—黑板—桌子—椅子—扫把—簸箕—垃圾

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学校里具体的分布来找地点。

第一步,在记忆任何的古文之前,我们都要先熟读全文三遍。

第二步,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回忆地点。

第四步,每一个句子与一个地点进行联结。

将长篇的文言文切割成一小句、一小句,然后用定位联想的方法固定到不同的地点上。用这样的方法记忆,不仅更加简单,而且更加牢固。因为当你用熟悉的环境作为记忆宫殿时,你处在宫殿中的每一刻都在复习。看到饮水机就想到“今天下三分”,看到讲台就想到“益州疲弊”……善于使用地点法,你的学习效率就会指数型提升,这也是我喜欢用地点法的原因。

接下来,自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背诵《出师表》后面的部分吧。注意:若是地点的数量不够,可以再另一个房间再找一些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