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胡嘉桦

第一节 胡嘉桦 [1]

2014年在《最强大脑》的影响下,我萌生了学习记忆法的兴趣,并开始在网络上自学记忆法。那一年中考之后,我在家附近的机构报名了一对一学习记忆法,花费相当高。可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发现老师讲授的内容和自己在网络上看到的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停止了课程。而学习记忆法的热情随着《最强大脑》播出的结束和欢乐的暑假渐渐淡忘。

直到2015年,《最强大脑》第二季播出,我又重新点燃了学习记忆扑克牌的热情,每天中午在宿舍练习记忆扑克牌。我重新在网络上寻找练习资料,并找到了一个教授记忆法的公益QQ群,在里面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交到了很多朋友,还知道了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存在,知道了参加比赛达到对应的标准就可以成为记忆大师。

在了解过后,我决定报名参加2015年的世界记忆锦标赛广州城市赛。当时我对除了记忆扑克之外的项目全都不了解,由于假期的惰性,在当年8月我才开始记忆数字编码,并渐渐开始练习其他项目,可以说准备很不充分就参加了那一场比赛,没想到一路顺利晋级到了世锦赛。

在那一年的练习之中,随着我的成绩不断进步,为了找寻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赢取他人的赞赏,我开始盲目追求记忆速度而完全忽视了准确率,也正是因此,我的基本功变得相当不扎实。直到比赛开始,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虽然有及时做出调整,但已经为时太晚。在最后的比赛中,因为一些小失误,我和“记忆大师”失之交臂。虽然相当沮丧,但是那一年我赢取了父母的支持,结识了很多拥有共同兴趣的伙伴,增长了见识,我这样一个原本很不擅长说话的人,学会了主动和外界交流。

2016年因为高考的缘故,我仅参加了香港记忆公开赛就暂时离开了记忆圈,直到高考结束之后才重新开始比赛之旅。恢复训练一个月之后,我参加了高考后的第一场比赛,然而比赛结果和我的预期相差甚远。由于太久没有练习,我还没办法一下子找回记忆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几个小伙伴进行了为期20天的封闭式培训。随后开始了2017年的参赛之旅,去圆两年前未完的那个梦。和上一次相比,这一年我是幸福的,身边有了并肩作战的伙伴,3年的沉淀也令我在比赛中开始渐露头角,拿下了越来越多的奖项,我的目标也渐渐从IMM变为IGM。可惜年少气盛的我却因此而膨胀,在中国赛之后不愿意进行过多的训练,导致在最后的世锦赛上发挥失常,最终仅仅拿下了IMM。

2018年,我在我的学校建立了记忆协会,并且人生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去日本、新加坡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拿到了亚锦赛的总季军。在2018年的中国赛上,我第一次在比赛中达到了6000分,快速扑克进了20秒之内,成为我少年时期心目中高手的样子。可是同样的剧情又再次上演,膨胀的自信心使我在那一年的世锦赛上再一次遭遇滑铁卢,最终比出了全年最差的成绩。

2019年,我带领了学校记忆社的成员在暑期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并在8月开始了当年的参赛历程。这一年取得的成绩无疑是5年中最好的。我拿下了许多的全场冠军,其中也包括一个全国总亚军,成绩也从未低于6000分,甚至在澳门公开赛中,第一次发挥出来7000分以上的水平。可惜在那一年的世锦赛前我生了一场重病,在世锦赛上再一次遭遇滑铁卢,仅仅拿下了GMM。

在2019年的时候,我立下了我要连续参赛10年的誓言,2020是我的第6个年头,我从最开始因为好玩接触了记忆法,到后来的为了拿下记忆大师称号而训练,再到后来为了成为世界顶级的记忆选手而努力,又回到了如今的因为热爱而练习。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一直保持这一份对记忆比赛本身的热爱,而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