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爱,寒门也能出贵子
4.“圆梦”之爱,寒门也能出贵子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梦想是生活的动力,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对于孩子来说,梦想如同他成长路上的明灯,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特别是在他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拥有梦想的孩子会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自觉性。
很多优秀的学子,他们出身寒门,自小生活的环境是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和贫困的家庭,他们在学校时刻苦读书,放假则是回家帮父母干活,把休息时间用来学习。
虽然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教育优势,但他们却凭借着孜孜不倦的学习毅力考入心仪的学校,学有所成后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这些通过不懈的努力圆自己梦想的“寒门贵子”,背后都有一个有“梦想”的家庭。
徐州新沂的刘万中和妻子董振荣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吃苦实干的精神,依靠耕种几亩地的微薄收入,为国家培养出三个博士生,其中有两个孩子圆梦清华,而没有上清华的那个孩子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
当年家里最难的时候,是夫妇俩把一年的收入给长年生病在床的老人买药后,却交不起几个孩子的学费。为了供孩子上学,他们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借钱借到不好意思张口。
三个孩子说,他们从记事起都没有和父母同桌吃过饭。每次吃饭前,父母总是说“不饿”。后来他们才知道,父母是担心他们吃不饱,总是让孩子们先吃,他们就用剩菜剩饭对付一口。
尽管经济情况如此糟糕,父母仍然教导他们:“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并且把这种教育理念植入到孩子思想中,让他们懂得学习是自己的职责。
正是在父母“读书才有出息”思想的灌输下,三个孩子自小就发誓,通过刻苦学习圆梦向往的清华大学,让自己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
因为心中有梦想,他们不惧家庭因经济拮据面临的困难。姐弟三人初中时开始住校,伙食费成为家庭的一大开销。为了让孩子少花钱也能吃饱,父母把三个孩子一周的生活费标准定为20元,让他们每周都带上几斤小麦到学校。
女儿心疼父母,她每周想方设法地节省下5元钱交给父母,这样她一周只花15元生活费。两个儿子正在长身体,饭量大,父母就给他们加到20元。有时还会给最小的儿子增加几块钱。
父母用心良苦的“精打细算”,孩子们都记在心上,明白父母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姐弟三人都能接受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圆自己的梦想。
二儿子性格内向,但观察能力强,心也很细,有一次周末回家,他看到桌上他们离家时父母炒的咸菜还没有吃完,就猜出父母这一周就吃剩菜了。他问母亲原因,但母亲找借口搪塞过去。
那年寒假,二儿子回家时竟然带回一串猪肝,让母亲给爷爷补身体,剩下的再炒一盘全家吃。母亲十分吃惊,因为儿子还没有能力赚钱,担心他偷钱,她就着急地问儿子钱的来路,二儿子如实回答,他知道父母为了供他们上学经常吃剩饭剩菜。所以,他就每周从生活费里省下一块钱,用攒下的钱买的猪肝。父母听后因心疼孩子而掉下了眼泪。
为生活疲于奔波的父母很少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他们只负责付出爱和食物,用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告诉孩子,再苦再难的生活,只要不怕吃苦,通过实干才能越来越好。受父母影响,孩子们学习方面十分自觉。每次放假回家,他们白天帮助父母下地干活,晚上别人休息时再学习。
大女儿先是考了扬州大学,后来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儿子想早点毕业挣钱分担父母的养家压力,高考时选择了容易就业的专业,考的是淮海工学院,因为学习成绩出色,在学校硕博连读后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小儿子本科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顺利考取清华大学的博士。
孩子们上大学后,都办理了助学贷款,女儿还从当地政府奖励的3000元助学金中,拿出2500元给爷爷治病。和姐姐一样,两个弟弟也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在校期间,三个孩子放开手脚参加勤工助学,当家教、打零工,生活费全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取。
刘万中夫妇看到三个孩子在国家培养下能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了,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欣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社会对我们的帮助,三个孩子能完成学业,政府部门帮助我们很多,特别是新沂妇联,在学费上提供资助,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报答更多的人。”
因为三个孩子早年的上学费用是家里养的猪卖的钱。于是,夫妇俩决定养猪。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加上三个孩子的参与,他们开办了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现代生猪养殖场,初衷就是“用一颗公益之心去经营,用自己的双手去回馈社会”。
每年春节,三个博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进猪舍、下农田,抢着做又脏又累的农活,邻居对他们赞叹不已。在三个孩子看来,父母帮他们在学业上“圆梦”,他们也要帮父母“圆梦”。父母的养殖社发展壮大,还在村里招了6名青年。
三个孩子不断地为父母的养殖社做规划:通过科学改造,养殖场拥有了生态猪舍、污水处理系统、沼气发电、猪粪发酵还田、生态农田果园等项目生态链。除此以外,他们把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开始制定养殖场产品注册商标、电商销售、生态观光农业等一系列发展计划。
父母的“野心”很大,规划的下一个目标是经营养殖社,为社会提供绿色生态食品,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组织、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他们要用实际行动“回馈国家和社会”。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同步学习,一起进步。
(1)为孩子指明学习方向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让他对学习保持敬畏之情,同时给他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并给予足够的精神养料。让孩子懂得,没有什么可以阻碍自己追梦的脚步。
(2)教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形式的帮助和支持。父母既要让他们理解自己辛苦养家的不易,也要感念老师的辛勤教导和同学朋友的帮助,同时还要记住是国家培养了他们,以及社会提供的安全环境,这些都是孩子需要报的“恩”。
(3)让孩子明白不同阶段的责任
父母要用行动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人生的起点,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能让他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同时让他知道,学更多知识、拥有更大本领的目的,是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