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箴言:良言、善行

5.家教箴言:良言、善行

陶行知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有次在去北京的火车上,我对面坐着一个带着两个五六岁男孩的年轻女子,其中一个男孩安静地看书,另一个稍微胖的男孩戴着耳机聚精会神地在玩游戏。

可能是旅途太漫长,玩游戏的男孩突然关掉游戏,对着年轻的女子说:“姑姑,车里太憋闷了,我要下车。”女子耐心地对他说,再有两站才能下车,再坚持一会儿就到了。男孩显得有点烦躁,一把夺过旁边男孩的书,赌气地说:“我要弟弟陪我玩。”

倘若换作我,如果看书时被无端抢书,多少会有点埋怨对方的。我正在脑补小男孩如何爆发情绪时,却看到他满是稚气的脸上挂着大度的笑:“哥哥,不如咱们一起看书,书里有好多小伙伴能陪咱们玩。”

小男孩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甚至连我旁边坐着的一个小伙子都感到很惊奇,他逗小男孩:“你这么爱看书,长大了准备干什么?”

小男孩稚嫩地回答:“我要当科学家。”

“真棒,是不是像那些航天英雄坐火箭上月球啊?”小伙子笑着问。

“不是。我要做一个会看病的机器人,像我爸爸妈妈那样,给病人看病。让和我一样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有病。”小男孩自豪地说,“这样我爸爸妈妈就有时间陪我玩了。”

我和那个小伙子一愣,眼前这个小男孩,总是出乎意料地说一些我们猜不到的话。

“他爸爸是医生,我是护士,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他。都是家里老人照顾得多。”年轻的女子笑着说,“本来这次我和爱人想利用休假的时间带他们来北京玩,结果昨晚上我爱人临时加班,我只好一个人带他们出来。”

“我长大了要去外国,挣很多很多很多钱。”那个之前玩游戏的男孩大声说。

我们都笑起来,小伙子故意问他:“赚钱干吗非要去外国?我们这里也能赚钱啊。再说了,你赚那么多钱做什么?”

“买大汽车大房子,把我爸爸妈妈从外国接回来。”玩游戏的男孩说,“这样我就能天天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

年轻的女子对我们说,男孩是她哥哥家的孩子,他出生不到半岁时,哥嫂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到国外打工了。前几年一年回家一次,这两年因为疫情没怎么回来过,他想爸爸妈妈了,就打电话或是看爸妈的结婚照。

“他可能总是听我哥哥嫂子在电话上给他说,等在国外赚好多钱就回家。所以,他就觉得只有到国外才能赚好多钱。”年轻的女子总结道。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在他们的认知里,父母最在意的就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单纯地以为,阻隔他们与父母相距的障碍物,在爸爸是医生的小男孩的意识里,是太多的“病人”,于是,他读书是为了将来当科学家;在爸妈为了生计去国外打工赚钱的小男孩眼里,“钱”是阻挡他与父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墙,他唯有到国外赚到很多钱,才能够“买”来天天跟爸妈在一起的日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对父母们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初次见到的人是照顾他们的爸爸妈妈,初次接触的空间是家庭。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家庭和父母就是他们整个世界,哪怕父母有一千万个理由不待在他们身边。他们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父母。除了深刻地记住父母的样子,更多的是铭记父母的言行。

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作为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成功的,7个子女曾留学海外,但学成后全部回国效力。

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是中科院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当年为了国家的发展,尽管饱受坎坷和磨难,但他对国家的爱始终如一。不管遭遇多么大的挫折,对家庭,还是对国家,都必须坚守底线。在提到父亲的教导时,他动情地说:“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能够把孩子全部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跟梁启超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结梁启超的教子方法是言行一致和表里如一,这是梁启超教育子女最有力的手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1)爱的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语言,对孩子伤害更大。梁启超在跟子女沟通时,他是以“爱”为前提,是真正的慈父。面对子女时,他说话温和,总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他们的意见。比如:“你们愿意吗”“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等。平时他在家总是叫孩子的昵称和小名,言语之间透着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浓浓爱意。

因为公务繁忙,他跟曾国藩一样,通过给孩子写信教育他们。每封信的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爱和教导,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回答孩子给他回信中的问题、询问孩子近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文字间流露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体现了一个伟大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教育。

(2)言行一致

古人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梁启超深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认为太优越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斗志,要像一个“寒士”那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此,他说过:“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人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的遗传和教育,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在日常生活中,他带头做榜样,无论是穿着还是饮食习惯,都是以朴素、清淡为主。

他很注重孩子的品格和道德教育,经常教导孩子们:“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他一边教育孩子爱国,一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命运奔波劳碌,用言行一致为儿女做了效仿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