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精神,远离“空心病”
4.富养精神,远离“空心病”
所谓“空心病”,是指一个人由于价值观缺陷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情绪比较低落,做事情没有激情,大部分情况下,感觉到自己的心是“空”的。
“空心病”的发明者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他曾经亲自做过一项统计,在他调查的北大新生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居然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更令人惊讶的是,40.4%的学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认为自己“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还有一种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也就是说,有强烈的自杀意识和念头,但并不是真的想自杀。
通俗地讲,患有“空心病”的青少年,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他们在生活上不愁吃穿,甚至于经济上还比较宽裕,但由于内心匮乏无力,导致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寂寞,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要想让孩子远离“空心病”,就要让他做精神上的“富翁”。
2017年,庞众望以74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河北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学前,校长亲自带人来到他家。当大家看到他们所住的简陋的房间时都惊呆了,校长更是流下了眼泪。难以相信,他的学习环境如此之差。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采访庞众望时,透过屏幕,一个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大男孩向我们走来。
庞众望出生于1999年,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时好时坏。母亲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双腿截肢后瘫痪在床,生活需要年迈的姥姥和姥爷照料。在这样一个夫妻患有残疾的家庭里,拥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是全家人美好的希望,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如果说万事万物都有利与弊,那么穷困对人有利的一面,就是能磨炼人的心志,让人的意志更坚强。他们一家人勤劳善良、热爱生活、不怕苦和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怀有无尽的感恩。虽然家徒四壁,但一家人互相关心、齐心协力,让庞众望感受到这个家的凝聚力。
他从小目睹着亲人为生计辛苦的劳作,姥姥、姥爷下地干农活,爸爸外出打工,瘫痪在床的妈妈通过手工刺绣贴补家用,庞众望也耳濡目染,他五六岁时就学会了打扫房间、踩着凳子在案板上剁土豆,以及照顾妈妈洗漱、清洗便盆……
当同龄小伙伴在妈妈怀里撒娇时,庞众望已经学会了做家务和干农活。妈妈对他说,她小时候因身体原因没有机会上学,她这辈子最羡慕崇拜的就是书读得好的人。小小年纪的庞众望记下了妈妈的话,他心里发誓,将来一定好好读书为善良的妈妈圆梦。
入学以后,庞众望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每天放学回家,他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写作业。
生活的考验没有停止,庞众望6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高达40000元,因为手术风险高,医生也不敢确保成功。
20多年前的40000元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周围人都劝庞妈妈放弃给孩子治疗。
为母则刚,哪怕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庞妈妈为儿子治病的决心。从不轻易向人开口求助的她决定在村里挨家挨户借钱。庞众望小心地为妈妈推着轮椅,当乡亲们把辛苦攒下的毛票借给他们时,庞妈妈千恩万谢。
妈妈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庞众望瘦弱的身子不停地向村里人鞠躬以表感谢。村里人都很喜欢这个懂礼貌、乐观善良、坚强好学的孩子,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很快凑齐了手术费。
庞众望的手术很成功,一家人在欣喜过后,走上艰苦的还债之路。为了替家人减轻负担,庞妈妈在轮椅上低头做活,手上扎的针眼孔密密麻麻。庞众望每次给妈妈洗脸擦手时都心疼地哭着说,妈妈不要做这活儿了。
妈妈温和地对他说,做活儿是为了赚钱还给帮助过我们的人,还可以给你买好吃的。庞众望虽然不太懂什么是“赚钱”,但是他心疼妈妈,于是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补贴家用。
进入中学后,庞众望悟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平时遇到不会的难题时,他记着妈妈的教导:面对问题时,要先解决面对的事情,再去做下一个。碰到特别难的题,他会花一天时间思考解决方法。
对于生活上的难题,庞众望也是如此。由于庞妈妈过于劳累,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她因严重贫血住进医院。此时他们刚还完庞众望40000元的手术费,这5000多元的治疗费确实拿不出来。而姥姥、姥爷已年迈,爸爸也生着病,庞众望挑起家里的担子。他像当年妈妈为自己向乡亲们借医药费那样,挨家挨户地借钱才凑齐了治疗费。他把借的每笔钱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妈妈住院期间,庞众望向学校请了假。那时,他每天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又挤出时间在医院附近的餐馆洗4小时的碗,用赚来的20块钱维持家用。
妈妈出院后,他推着妈妈向借他钱的乡亲一一感谢,承诺会尽快还上,对于乡亲们的恩情,他们会永远记着。
2014年,庞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县重点高中。高中期间,学校得知他的家庭情况后,为他免除了三年的学费。高中离家太远,他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心细的他担心妈妈会想他,临走前会把写好的30封信交给姥爷,让姥爷每天给妈妈读一封信。在信里,他告诉妈妈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
等姥爷给妈妈念完最后一封信时,他就回家了。
他的事迹经媒体宣传后,社会上很多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他,提出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资助,但都被婉拒了。
庞众望说,作为出生在贫穷家庭中的孩子,他深知赚钱的艰辛,每个人的钱都是辛苦得来的。而且,清华大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贫困生补助,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如果再接受他人的捐赠,心里会过意不去。
高考后的整个暑假期间,他选择打工赚学费。
采访最后,《面对面》栏目的主持人问他:“很多在这样的家庭生长的孩子,会特别害怕和别人去讨论这样的事,不喜欢和很多人去讲(家中情况)。”
庞众望一脸平和地说道:“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有哪一点不值得去讨论的。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的家庭哪里是拿不出去讨论的呢?我觉得他们应该羡慕。”
这就是庞众望的成长轨迹,出身贫寒家庭的他对生活充满爱,对未来更是充满激情。入读清华大学后,由于他对航空航天比较感兴趣,而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国家也亟须这方面的人才,所以他填报了航空与动力专业,希望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妈妈多次对他说过,在最困难时,有乡亲和国家帮助,等他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庞众望在大学里一边学习,一边通过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像当年家人靠双手供他上学一样,他开始用双手赚钱养家。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直接取得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
他的笔记本里写着:“人生在世必遇患难;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不如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这就是精神上的“富翁”,他们的内心是丰盈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追求,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充实的。对于精神“富翁”的孩子来说,未来充满神秘,唯有通过不停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有新的探索。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精彩无限、充满乐趣的。所以,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让孩子做精神“贵族”,需要父母保持一颗平和心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期望孩子超常进步,只要保持实力就可以了。
(1)帮孩子寻找学习乐趣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是寻找自我、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比如,通过学习文字,能阅读喜欢的书;通过学习喜欢的科目,能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更好的自己。等等。
(2)避免分数论,做好学习规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诉孩子,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只是检验他一个阶段的表现,不必太在意,重要的是把知识学扎实。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个学习规划,比如,制订一周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或者是月计划、学期计划,更长远的还有他对未来的规划。有了长远的规划,孩子的格局也会随之变大,就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
(3)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爱好。父母要尽量为他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当他的学习张弛有度时,他才不会一提到学习就想到写作业、刷题、背课文,或者参加各种提分的学习班等让他感觉紧张的事情。
(4)注意爱孩子的方式
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都要适当地用鼓励和激励的话肯定孩子的努力;对于孩子的退步,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帮他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深深的理解和无条件的接纳表达对他无私的爱,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