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才能让孩子拥有“最强大脑”
3.有兴趣才能让孩子拥有“最强大脑”
“玩物丧志”是个贬义词,原指一味玩赏无益的器物,因为人们过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就丧失了做其他事情的能力,从而消磨人的志气。这是一个成语,也是一句古话。提醒我们要有选择性地爱好某一种物品。
“玩物”真的能丧志吗?
《易经》中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并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玩物”也是如此,并非真的就“丧志”了。而是如何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舍弃缺点取其优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他若喜欢一种“物品”,就喜欢得很纯粹,能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带着这种兴趣,他会用心地、专注地、自发地去看去学去揣摩,甚至于进行研究,最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家。
祖冲之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祖昌曾担任宋朝大匠卿,父亲祖朔之做过“奉朝请”,因为才华出众,经常受皇室之邀参加典礼、宴会。弥漫着书香的家庭环境为祖冲之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祖冲之很小的时候就对天文学、机械制造具有浓厚的兴趣。为此,爷爷多次给他讲“斗转星移”来满足他的好奇心;父亲则通过教他读经书典籍来让他带着兴趣从知识中寻找答案。正是得益于家庭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激发他为了寻求科学真相不断地去探索。
为了弄清楚天地之间的秘密,少年时代的祖冲之从来不和小伙伴在外面嬉闹,而是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痴迷地苦读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籍。他学习时主张不“虚推古人”,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结论之中,而是亲自进行精密地测量和仔细地推算。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对科学的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让祖冲之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有一天,祖父带他拜访一个精通天文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很欣赏天文知识渊博的祖冲之,忍不住好奇地问:“研究天文不但很辛苦,而且既不能靠它升官,也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还要钻研它呢?”
祖冲之语气坚定地说:“我不求升官司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从那以后,祖冲之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去请教何承天,他们一起研究天文历法和数学,以及各种机械制造等。通过持之以恒的钻研和不断的实践,他在数学、天文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所成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强调兴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面对孩子醉心于某种“玩具”、爱好时,一定要对他进行合理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玩物”,多给他们提供能激发兴趣的空间。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适当地引领孩子向他感兴趣的方面发展,才能真正地开发他的学习兴趣。
2022年,“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这个聚“完美”于一身的女孩是中美混血。除了滑雪以外,篮球、长跑、攀岩、骑马等,都是她的强项。她还喜欢写作、摄影、拍戏、弹琴、唱歌等,同时还是妥妥的学霸,参加美国高考时以差20分就满分的1580分,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谷爱凌性格乐观开朗、热情大方、勇敢、爱笑,对周围的人彬彬有礼,十分招人喜欢。这个人见人爱的女孩,来自单亲家庭。母亲谷燕是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美国留学,获得斯坦福大学MBA学位。谷燕的母亲冯国珍是原交通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对谷爱凌的家庭教育,妈妈和奶奶(因是单亲家庭,谷爱凌称冯国珍“奶奶”)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她的兴趣。
谷爱凌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为她提供了自由玩耍的空间,比如,让她在院子里爬树,带她到野外接触大自然等。在她们看来,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学什么都容易。喜欢滑雪的妈妈会把3岁的谷爱凌带到滑雪场,带女儿去的目的,不是强迫她学滑雪,而是放手让她在宽阔的雪野中寻找乐趣。果然,她在雪地里玩着玩着就喜欢上了滑雪。
同样,奶奶和妈妈并没有强迫谷爱凌学习中文,而是带她融入学中文的环境,在家和她说中文,教她认汉字,这种培养兴趣的方式,既告诉谷爱凌不要忘本,又能引导她的兴趣。
牙牙学语的谷爱凌听奶奶教中国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中国。”她对这种语言就有了亲切感。从3岁开始,她们带着谷爱凌回国,住在北京的大杂院,吃家乡的美食,学中国文化。平时在美国也是以中国传统家常菜为主,过春节包饺子。用中国的传统和中国的文化熏陶她。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谷爱凌拥有了“最强大脑”。她不但门门功课全优,还把多项业余爱好都学成了专业的水平,并且在比赛中多次获奖。
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父母若想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充分发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1)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孩子对什么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什么事物就吸引他。他的大脑会对有兴趣的东西拥有深入的记忆,父母可以运用这一点来锻炼他的记忆力。这就需要父母平时跟他聊天时,多关注他提到的话题。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他找到兴趣点。比如,让孩子主动接触画画、唱歌、演讲、打篮球、踢足球、做手工等,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每个人生而不同,孩子们是带着不同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天才很少,但是“偏才”很多,父母要用一双善于发现“偏才”的眼睛去寻找他们。
(2)因材施教
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虽然说每个孩子生来有差异。但由于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对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还是有所了解的。父母可以根据他的不同性格加以引导,这样就能激发他的兴趣点。
(3)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事情的习惯
培养孩子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比如,孩子每天写作业这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他写的作业认真工整,老师看了就会表扬孩子;有了老师的表扬,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学习起来就格外卖力。只要他想学习,成绩也会好起来,这些都将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通过科学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分清楚什么是有益的爱好,什么是有害的爱好。只有树立孩子正确的观念,他才不会染上坏的习惯和爱好。告诉孩子,好的兴趣和爱好,都能够让人受益。比如,读书、画画、唱歌等,是陶冶情操,给人思想或是心灵的洗礼;学习下棋,能培养思维能力;热爱体育运动,在增强个人体质的同时,还能提高记忆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