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3.体育运动,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通俗地讲,是指一个人要具备独立的人格、情绪稳定、有坚强的意志、能接纳自己和包容自己、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做事情比较专注等。正如蔡元培所说,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体魄,它同心理学的关系与其它生理关系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一副社会、道德的改良剂。”由此可见,体育具有全面育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特征。

从童星到世界冠军的苏翊鸣,在2022年的冬奥会上,他成为冬奥会上一抹亮丽的风景。特别是苏翊鸣身上那种开朗乐观、积极阳光、快乐自信的气质,格外引人注目。

苏翊鸣从4岁时开始学习单板滑雪,2017年,苏翊鸣就在训练跳台的时候不小心摔成小腿骨折。他说,经历伤病时,最困难的不是身体上的恢复,而是要克服受伤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惧。

尽管经历着心理上的挫败和身体上的折磨,但多年参加滑雪运动练就了苏翊鸣坚强的意志,任何困难都撼动不了他对滑雪运动的热爱,他说:“滑雪让我玩得开心,享受这个过程。不管是比赛训练还是拍滑雪的东西,都是享受。所以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享受单板滑雪的乐趣。”

带着对滑雪的热爱,他坚持了14年。虽然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但丝毫不影响他对滑雪的兴趣。他学习也很刻苦,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预习功课。从上学至今,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拍戏,与国内众多顶级滑雪高手参演了多部滑雪纪录片……是名副其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时,他乐观地说:“有时回过头想想,其实自己那时还是个小孩子,只能完成几个简单动作,参加冬奥会确实是个比较‘伟大’的目标……但我一直在努力,朝着目标一点一点地靠近。”

苏翊鸣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除了具有运动天赋外,更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教育。苏翊鸣获得冬奥冠军后,苏妈妈特地给他写了一封“家书”,讲述了他小时候的事情。这封“家书”是对他一路成长的寄语和祝福。

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是父母悉心的培养,再加上苏翊鸣的天赋和努力坚持,才让他收获了今天的殊荣。不过,与天赋和努力相比,来自父母的引导、支持和谆谆教导尤其重要。

特别是在 “家书”的结尾,苏妈妈提到苏翊鸣走到今天,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他自己,他从4岁坚持学习滑雪到现在,多年如一日的重复而枯燥的训练,才让他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她还鼓励苏翊鸣继续坚持下去,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苏妈妈的“家书”,让我们看到父母对苏翊鸣的教育,更倾向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其他父母借鉴。因为孩子无论是在求学过程中,还是他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存,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不会想着逃避和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坚持,无论是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和事业,他必须做到坚持,才能够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科学研究发现,体育运动最大的好处不只是身体的运动,还是大脑的运动,同时还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优秀的领导力。当孩子长期坚持一种体育运动时,不但能够改善他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品格的全面发展,还会让他变得乐观自信、勇敢坚定,做事情不轻言放弃。

几年前,有个学员对我说,他觉得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他上小学时,性格自负、好逞强,做事极端,因为数学成绩好,他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多次在同学面前自夸。直到他在父亲的建议下选择了一项体育运动,才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

他喜欢在村里的河里游泳。所以,当父亲说让他选择一项体育运动作为爱好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游泳。

他参加学校举办的游泳比赛,很轻松地就拿到了自由泳和仰泳第一名。为此,学校选他到县里参加比赛。虽然比赛前他也做了不少训练,但是,他在初赛时就被淘汰了下来。

这次失败给他的打击很大,让他体会到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天,早早被淘汰的他看着其他选手接下来惊心动魄的比赛,每个选手划水的优美姿态彻底征服了他,让他发现了自身的狭隘和缺点,觉得自己以前真的是“坐井观天”的青蛙。

从那以后,他一边认真训练,一边团结周围的同学,整个人变得谦虚有礼貌。他总结说:“我在跟周围的同学交流时,发现他们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过人之处,让我觉得‘三人行必有我师’。”

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很明显。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让孩子的性格在运动中完成。特别是在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运动中,更能塑造孩子的性格。因为通过团队规则,孩子们会经历合作、竞争、困难、挫折、失败、成功等,孩子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帮助他人、彼此受益的乐趣,让他明白团队协作会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同时,还会让孩子懂得团队合作需要一种奉献精神,这些道理,远比他在课堂和书本中学得更为深刻。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向我们诠释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论语》记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

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壮筋骨、强身健体,还可调节情绪、坚强意志。是对孩子健全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体育项目既可以是个人竞技,也可以是团体角逐,涉及相互协作,相互了解和沟通。因此,无论输赢,都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为基础。所以,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他健全性格有特殊的功效。

(1)孤独、不合群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常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假如你觉得孩子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父母可以为他选择足球、篮球、棒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

这类体育项目共同点是要求每一位成员互相配合、交流,强调团队精神。孩子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他改变孤僻的习性,使他乐于与同伴交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生活。

(2)腼腆、胆怯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胆子小,做事畏畏缩缩,懦弱没有底气,一说话就紧张、脸红。父母可以让他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运动项目。

这些类似于冒险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让他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只要孩子坚持锻炼下去,会让他的胆子变大,处事也会变得老练。

(3)优柔寡断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处理事情时常犯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毛病,父母可以让他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

因为这些运动项目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反应速度、敏捷性,以及判断能力。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就在一瞬间,哪怕片刻的犹豫都会让他贻误良机、遭到失败。所以,让孩子多练习此类项目能有助于增强他果断、干练的个性。

(4)急躁、易怒的孩子

如果孩子脾气急躁、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父母可为他让他学学下棋、打太极拳、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项目。

因为急躁易怒的人,一般都比较冲动,即刻满足感很强,忍耐能力较差,而这些项目可以调节孩子的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稳定情绪、改掉急躁、冲动易怒的性格。

(5)缺乏信心的孩子

如果孩子做事没有信心、患得患失。父母可以为他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比如,跳绳、俯卧撑、广播体操、跑步等项目。由于这些项目动作简单易学,很快就能学会,孩子学起来没有压力,并且可以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对他的心理也能起到帮助作用。除此之外,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每天坚持做下去,能够让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乐观。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在为孩子选择体育项目时,一定要针对孩子年龄、身体素质等,与此同时,还要对他的运动时间加以控制,一般情况下,运动半个小时左右为宜。还要嘱咐孩子在运动前要热身,运动时的动作幅度要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