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爱,给予孩子直面未知的勇气
5.温暖的爱,给予孩子直面未知的勇气
每个人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在童年时感受的家庭氛围,几乎影响着自己的一生。无论年龄多大,无论走过多少地方,儿时感受的来自父母温暖的爱,以及跟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的一幕,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已故的国学大师曾仕强老先生,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坚持讲课宣传中华文化。他每次提到跟父母相处的往事时,总是充满自豪和骄傲,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次,一只老鼠跑进屋里,曾仕强看到妈妈吓得“啊”的一声大叫后躲了起来,爸爸见状勇敢地站出来撵跑了老鼠。
事后,他问道:“爸爸,你不怕老鼠吗?”
爸爸说:“怕啊,怎么不怕?但是我要保护妈妈啊。”
听了爸爸的话,让他觉得自己也是男子汉,以后也要保护妈妈。
曾妈妈性格温柔,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她温柔、善良、勤俭节约,每天在家操持家务,上孝公婆,下爱孩子,跟曾爸爸相敬如宾。
在这严父慈母的和睦家庭里,曾家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健康成长。
因几个孩子尚未成年,家里花销大,只有曾爸爸一个人赚钱养家。日子虽然过得很拮据,但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父母支撑的家是孩子们温暖的港湾。
每次家里经济遇到困难时,曾妈妈从来不会抱怨,而是温和地对曾爸爸说,家里的钱只够全家半个月的花销。曾爸爸听后,就会想办法去解决。
目睹着父母恩爱的相处模式,孩子们觉得安全感十足。
曾仕强大学毕业后,有段时间工作不顺心,让他萌生辞职的打算,又担心没有收入影响到家里。父母得知他的顾虑后,给予的是理解式的支持,爸爸对他说:“我们一生中要遭遇的挫折多着呢,失业怕什么,大不了咱家里再添双筷子。”
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用疼爱的眼神鼓励他,给予他信心。
爸爸贴心的话和妈妈爱的目光,让他心里充满温暖,瞬间让他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后来他到国外留学回来,一边在大学当老师,一边致力于对国学文化的研究。他的选择都得到父母的支持。特别是他与国学结缘,就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说:“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支持,父母用爱给孩子营造的家庭环境,不但是孩子树立信心的关键环节,还为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家庭教育贯穿着孩子成长的大部分时间,父母温暖的爱给予他直面未知的勇气,让他用自身的奋斗打开更广阔的天地。美国心理学家卡明斯说:“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并以此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父母相爱的家完整、牢固,任凭外界多大的风雨,任凭孩子在外受到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家看到父母的笑脸,他立刻会变得坚强起来。
父母之爱,最能给予孩子力量。世界很大,但孩子只在乎家庭的温暖。有父母的支持,他们才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怕困难和挫折,失败了从头再来。有这样的拼劲,孩子不成功都难。
每个孩子像一株幼苗,需要父母教育、陪伴的阶段其实很短。这个阶段,他们需要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呵护。国学大师曾仕强的几个孩子都很优秀,在讲到家人之间的感情时,他说,一家人一定要相亲相爱。
他的大女儿在大学里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回家后,女儿高兴地对他说:“爸爸,我得到一笔奖学金。”他笑着对女儿说,分给弟弟吧。
女儿不同意,说:“奖学金那么少,分了就没有了。”
他说:“你错了,正因为少才要分,多了我们就都拿走了。”女儿一听很有道理,就把奖学金分给弟弟们。
事后她才知道,她把奖学金分给弟弟时,上学的弟弟正需要钱,可谓是“雪中送炭”,让弟弟觉得姐姐给他的是爱,是姐弟情分。
后来,弟弟们的事业发展得好,赚到钱后,第一时间也会分给正需要钱的姐姐。姐弟之间,真正做到了相互帮助。
曾仕强得出的总结是:中国人的亲情可贵在懂得分享,这才叫作亲人,就是要互帮互助,否则跟外人有什么区别?
罗素说,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一个人如果懂得爱自己的家和亲人时,他就会听父母的话,规规矩矩做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一个家庭或是父母的形象。
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温暖孩子稚嫩的心灵,帮助他更好地成长,同时还会让孩子对父母更信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付出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在爱的浸润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会爱自己的父母,也会把他的爱洒向他的周围。
一个不缺爱的孩子,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学习、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携手你的爱人,用爱为孩子筑起温馨的家。
(1)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称谓上不同,分工也有所不同。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只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的保障,还要对他进行意志和品质的培养。所以,父亲要用自己日常的行为和言行,让孩子懂得责任、义务、担当;母亲和孩子相处时间最长,负责的是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琐碎事情,这就需要母亲具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这种包容不只是对孩子,还要对爱人、对家庭的每个成员给予包容,以维持家中和谐的局面。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陪伴。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很多母亲也有自己的工作,有的比父亲还忙。但是,既然为人父母,就要对孩子负责。在陪伴孩子时,父母要放下手机,做到真正的陪伴,哪怕只是听孩子讲讲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跟他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等,这种交流都能增进亲子关系。
(3)给予孩子有分寸的爱
对孩子的要适度,过度了就是溺爱。所以,父母爱孩子要有分寸,给他一定的自由,早点放手让他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和规划他要做的事情;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小秘密。
(4)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心思。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选择,父母要认真听取,如果不赞成,可以说出你们反对的理由,或是提供给他好的建议,一定不能强行干涉。在尊重他选择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如果他执意不听,就给予支持。有时候孩子走走弯路,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