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项目,释放孩子的天性
5.选择合适的项目,释放孩子的天性
以前的读书人因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被人们称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今天的父母却担心孩子变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鲁莽之人,所以就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只是一味地要求他“苦学死学”。然而,事实证明,很多“四肢发达”的孩子不但更聪明好学,做事情更有毅力,有的孩子还在擅长的领域卓有建树。
已故的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军事学科创始人。
艾跃进教授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他的讲课风格以幽默风趣、豪迈霸气著称。听他的课,会让人澎湃激昂、热血沸腾。这让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人数总是爆满。
他有一个想报考军事专业的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人做事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这个学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军人,却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没有如愿。他为自己的学生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为此,他多次在公开的演讲场合向学生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说,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能工作50年。如果学生时代不注重身体锻炼,白天学习压力大,晚上熬夜玩电脑,到40岁身体就顶不住了。所以,国防生必须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必须要通过体育训练来强健身体。
其实,不只是艾跃进教授把学生的身体素质看得重要,就连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力学之父”钱伟长小时候因家境不好,饮食营养跟不上,身体瘦弱矮小。他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才1.49米,成为“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因为严重偏科,他入学时的语文、历史都是满分,但物理只有5分,化学和数学加起来才20分。
上大学后不久,“九· 一八”事变爆发。此时,钱伟长深刻地意识到“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弃文学理”,并从零开始学习物理。因为急于想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经常废寝忘食地学习。营养不良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导致他的身体日渐虚弱,隔三岔五地生病。
每次生病时,他想起自己立下的报国愿望,觉得如果因身体原因而落空就太可惜了,便心有不甘。于是,他再次痛下决心,发誓要通过体育锻炼让身体强壮起来。
整个大学期间,他一边刻苦攻读,一边参加体育活动。当时,他是大学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1937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上勇战日本队,实现了九连冠。
在“无体育,不清华”的浓厚体育氛围的熏陶下,哪怕学业再忙,钱伟长都没有放弃体育锻炼。硕士毕业时,他的身高从1米49增长到1米65。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他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即使在90多岁高龄时,他仍然以长跑作为锻炼方式,并且坚持每天步行3000步。
从他毕业参加工作到去世,他健康工作了整整73年,用一生践行了“锻炼身体,争取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承诺。
让钱伟长有足够的底气实现“科技救国”理想的,除了他的智慧和好学外,还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多年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他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和敏锐的头脑,为此他说过:“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体育运动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
上海大学贯彻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理念,就是钱伟长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时提出来的。
由此来看,体育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治疗一个人先天性失调的病弱体格,同时还有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因为学习不只是脑力的博弈,也是对体力的考验。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也难以为继。运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一个人理解生命、体验生命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能使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趋于强健,在运动中,孩子的意志力也会变得更强大,心智也会更加健全。
钟南山也是自小就热爱体育锻炼,当年他还是“全运会破纪录者”,曾经多次面临是否要做专业运动员的选择。只是因为他最终喜欢的是医学,才忍痛割爱。
袁隆平从小就喜欢游泳,上学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拿奖拿到手软。为了庆祝自己的新婚,他还在新婚之夜带着爱人去河里游泳。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担任的是奥运圣火在湖南传递时的001号火炬手。甚至在80多岁时还和年轻人一起打球。他最喜欢的运动员是郎平,因为女排精神和他自己的性格一样,就是永远不害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
我国短跑健将苏炳添,打破了亚洲人百米短跑的纪录,作为一个黄种人出现在全是黑人的东京奥运会短跑决赛的场上,打破了黄种人在短跑道上跑不赢黑人的偏见。他既是“四肢发达”的运动健将,也是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由此可见,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热爱体育运动,非但不会耽搁孩子的学习时间,反而让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对待学习。可以说,孩子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能让他既拥有健康的身体,又有精力读书。可谓是学习健身两不误。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体育运动,并非为了让孩子将来从事体育行业,当运动健儿,而是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
朋友的儿子今年10岁,打网球已经快3年了。这3年当中,他风雨无阻,每天坚持训练1小时。朋友从3年前的陪练,到现在她已经成为儿子的“手下败将”。她见证了孩子从开始的“拒绝”到自愿,从最初的让人监督到现在的积极主动。更令朋友感到欣慰的是,儿子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壮,个头也长高了。
她的儿子是早产儿,从小身体羸弱,见到生人就哭,不爱合群。但特别喜欢跑跑跳跳,也不怕摔跟头。他上幼儿园和小学时都是三天两头的生病。为此,医生建议他们多带孩子到户外适当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她的儿子7岁时喜欢打乒乓球,她就给他报了班。可是,孩子学了没多久就想放弃。为了鼓励孩子,她和爱人轮流陪着练习。随着孩子在练球时跟小伙伴们互动交流,终于彻底地爱上了打乒乓球。
为了多腾出时间训练,孩子学会了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一年后,他的身体状况有明显好转,也很少生病。同时,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现在,她儿子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业余还练习了很多种体育项目,参加过长跑、短跑、铅球等项目比赛。性格也由原来的内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对于孩子来说,锻炼身体最好的途径就是体育运动。这需要父母的配合。因为爱动爱闹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培养他的运动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就包含了通过教育来释放孩子的天性。他提出的天性中就包括体育运动项目。足以表明他对体育的重视,也充分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的智慧和先见之明。特别是在几千年前,教育还是属于贵族子弟享受的特权时代,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弟子中有文人,也有武将的原因。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对德、智、体、美、劳都有深层次探讨,堪称是追求极致教育的理想教育家,即人的理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美育是培养人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研究证明,在2至5岁的儿童中,爱玩爱动的孩子的脑容量比安静的孩子至少多30%。因为爱动的孩子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活动相关的动作,比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除此之外,运动还有助于提高孩子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创造力,以及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同时,人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物质都和学习能力相关。例如,运动产生的多巴胺能调节人的情绪,使人感到快乐。而运动过后,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高度集中,导致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血清素则是一种能提高记忆力的物质,也就是说,孩子常运动有助于把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去甲肾上腺素则能提高人的专注力,有助于孩子学习新知识。
所以,父母要带孩子多学几项运动,从中找到适合他的运动项目。鼓励孩子每天做运动,会让他在学习中更开心和专注。父母在引导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搭配运动项目
由于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全面且均衡地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但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项目属于单侧锻炼,如果孩子长期做这样的训练,会导致孩子的右臂比左臂粗和强壮,严重时还导致脊柱侧弯。所以,父母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帮他选择能锻炼全身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游泳等全身运动的项目进行互补,以达到均衡锻炼身体的目的。
(2)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
孩子的身体处于发育初期时,父母可以为他选择以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为主的活动项目。比如,健美操、乒乓球、武术、跆拳道、跳绳、跳皮筋等;发育中期,父母可以为他选择以速度为主并兼顾青春初期的活动项目,比如,短跑、羽毛球、足球、游泳、自行车、滑冰等项目;发育后期,由于各器官发育日趋成熟并接近成年人,父母要为他选择耐力和力量型的运动项目。比如,中长跑、排球、篮球、网球、攀岩、滑雪等项目。
(3)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运动项目
有的孩子具有好强好战的个性,父母尽量帮他选择乒乓球、田径、击剑、游泳等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更容易激发他的血性和阳刚之气;有的孩子性格外向,爱跟人打交道等,父母可以帮他选择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能培养孩子跟人合作的能力。
(4)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
因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又长时间久坐,而体育运动跟学习的有机结合,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和学习压力、减轻疲劳,有助于孩子更高效的学习。所以,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喜好,为他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球类运动,父母可以帮他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有些孩子对健身感兴趣,父母可以为他选择跑步、竞走、跳绳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