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股强大的心理力量,是一种让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动力。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言:“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力量之一,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要自立自强。在成长的路上,他只有经历过现实生活风雨的磨炼,才能拥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具有强大的爆发力,面对困难时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哪怕他身处逆境和困境,仍然会通过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实现逆袭突围。
只要孩子把“自强不息”作为人生信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将化作他成长路上的“助推器”,在让孩子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也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也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的自信是在全面认清、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势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做事情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伟人和名人都具有自信自强的精神,这种精神帮助他们攻克无数道难关,在经历九死一生的打拼后,最终成为征服命运的强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毕生信奉的信仰。这位让后人敬仰的伟大政治家和文学家,文能辅作君王治国,武可上战场保家卫国,可谓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其一生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清廉自律,上忠君能冒死直谏、下爱民能舍己救百姓,其心其行,天地可鉴,日月可表。是历史上圣人式的正派人物。
范仲淹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很多坎坷、磨难和挫折的洗礼。早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户朱姓人家。
为了专心读书,范仲淹就到离家不远的醴泉寺寄宿读书。醴泉寺在山上,因为家贫无钱买米,他把伙食降低到了最低标准。每天早上,他把隔夜的小米粥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用野菜佐食。勉强填饱肚子后,他继续埋头苦读。
成年后的范仲淹到应天书院攻读时,仍然靠喝粥度日。为了提神学习,他在寒冷的冬天用冷水洗脸,在最艰苦时煮野菜度日。据说他有一个出生富裕家庭的朋友,看他过得实在是太苦了,就给他送去丰盛的美味佳肴。范仲淹拒之不受,第二天朋友去看他,发现送去的饭食原封未动。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范仲淹考取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当官后,范仲淹依然保持着刻苦自勉、食不重肉的习惯,就像当年在醴泉寺读书那样,为国家忠心履职,牵挂百姓衣食冷暖。有一年天下大旱,他冒死进谏,亲自到地方给百姓分粮食。
贫困生活中依然保持美好的品质,饥饿到用野菜充饥也不接受他人的施舍,这种傲骨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他真正做到了圣人所说的“君子固穷”。
什么是君子?就是能够贫贱不移,不失节操和本分。小人身处逆境就容易想入非非,胡作非为。范仲淹用其自强不息的美德,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取得了卓越成效。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自强不息,因为君子在穷途末路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操守,就是向内求自己、寻找自己的原因来解决问题,通过走正道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范仲淹经受住了童年、少年时遭遇的苦难和逆境的考验,才造就了他自强不息的性格。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性格源自儿时的塑造。这种性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经过生活中的磨砺,会变得更加坚强。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信自强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因为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和生存能力,更有助于他立足社会。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塑造他自信自强的性格。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面对挫折的态度,则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的高度。
不向困难低头,不向生活妥协。在逆境中屡败屡战、越挫越勇,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强者姿态,唯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孩子越早学会自立自强,对他的将来就越有益。
2022年全国高考成绩揭晓,一个叫铁星的宁夏农村女孩,以688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相比于其他考入北大的学生,铁星的学习之路要艰苦很多。
铁星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为生计奔波劳累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只停留在身教阶段。父母没上过学,多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作,为了让她和弟妹们接受教育,父母会在农闲时到城市打工赚钱。
面对贫穷和繁重的劳作,父母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无形中影响着铁星,特别是父母积极乐观迎难而上的干劲,让铁星耳濡目染。她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为父母分忧的责任。放学后,不用父母吩咐,主动做家务、下地劳动、照顾弟妹等。
更让人佩服的是,铁星在打理好家务活儿、照顾弟妹的同时,她在学校的学习非但没有被落下,还一直在进步,始终位列年级前几名。
命运似乎有意考验这个坚强的女孩。铁星上初中时,一场意外变故让原本穷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铁星的父亲因突遭车祸住进医院。铁星和母亲轮流照顾父亲,当时又赶上农忙,铁星一边上学,一边挤出时间照顾父亲,还要抽空做农活。那段时间,她随身携带书本,哪怕有一秒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
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坎坷,让铁星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马达,跑得更快更稳。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位自强不息者,中考时,铁星以全县第19名的好成绩考取县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是铁星学生生涯中学习最拼的阶段。她把这三年比喻成黎明前的黑暗,只有争分夺秒地学习,才能走近心仪的大学。
当铁星以宁夏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时候,她在高兴之余,也感觉到肩膀上前所未有的责任。对她来说,进入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意味着未来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她唯有更加勤奋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对得起自己和父母。
铁星自信自强的性格,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由此来看,父母给孩子创造的家庭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性格上的改变。因为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先适应的“社会”,也是最先上的一所学校。父母对待家庭中遭遇的变故和挫折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坚强面对,那么孩子也会表现得积极。这是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要他勇敢地从中走出来,将有助于他未来对待挫折的反应。
卢梭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克服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他背后坚强的后盾,鼓励他、支持他,而不是代替他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让孩子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父母要做的是给他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孩子克服了困难,及时表扬;做得有失欠缺,鼓励他再接再厉。总之,一定要让孩子亲自经历克服困难过程中的种种难关。
(2)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的不自信来自对自己的不了解。比如,当他的学习成绩或是其他方面不如别人时,他心里就会难过,这时父母要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点或缺点,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当孩子把擅长的事情做好后,对自己就有了自信。以后做事情时,哪怕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爆发力在哪里。
(3)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俗话说,没有选择就没有烦恼。一次有意义的选择,哪怕结局并非所愿,仍然能带给孩子信心。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只要他自己做出选择,父母首先要给予支持,并鼓励他做好。
(4)为孩子提供经历失败的机会
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经历外界的风雨,就会夭折。外面的参天大树,都是经历过自然界风雨的洗礼。一个自信自强的孩子的成长也一样,要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才能让他的心理变强大。所以,父母要对孩子放手,让他自己经历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败、挫折,这样他才会变得自信、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