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赏析】
导演章家瑞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在2002—2009年先后拍摄了《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和《红河》三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因为三部影片都是在红河拍摄,因此这三部影片又被称为章家瑞的“红河三部曲”。《花腰新娘》拍摄于2005年,是章家瑞导演“红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花腰新娘》沿袭了少数民族电影《五朵金花》的喜剧样式,在少数民族文化包裹的外衣下,实则讲述的是落拓不羁的彝族漂亮姑娘凤美和因循守旧的小伙阿龙的爱情故事,脱去少数民族的外衣,可以说是一部少数民族的商业电影。早期的《五朵金花》《阿诗玛》等影片其实就有较强的商业价值和娱乐属性,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类影片更多的是承载新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宣教的功能,商业价值并非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进入21世纪,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商业化生存成为必然。《花腰新娘》的叙事也遵循了一般商业电影“三幕剧”的规律,将剧作结构分为建制、对抗、结局三个部分。刚开始凤美与阿龙成婚,但是村子里的风俗是结婚三年之内男女双方不能同房,两个人的故事引出了大的风俗环境,这是属于“建制”的部分。不拘成规的凤美成婚当天晚上就喝得昏昏沉沉,睡在了阿龙家,第二天一早被男方家人连人带床抬回娘家。后来阿龙做舞龙队教练,凤美历经波折才加入女子舞龙队,又围绕舞龙队展开了阿玉、小七妹、依玛、阿龙、凤美、阿聪这些主角的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这属于“对抗”的部分。最后故事的“结局”为女子舞龙队获得了金奖,凤美和阿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此外,《花腰新娘》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其商业性,类似于2001年在韩国叫好又叫座的爱情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而凤美的形象无疑就是彝族的野蛮女友,不遵守归家的陈规;穿着肚兜与邻村的大小伙子摔跤;在龙队中改变原有的舞龙形式……影片多次对凤美的面部进行特写,大口吃米线,包括心情不好时的倒立,也塑造了一个古灵精怪的彝族女子形象。不仅是在主角凤美的身上,包括该片中的小七妹,作为一个失语女孩,对于夫家的要求逆来顺受,却也慢慢在凤美的影响下学会反抗,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她不小心摔下山坡后,眼神直面镜头,打破第四面墙,仿佛在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最后破声而出一句“凤美”,让观者心中无一不畅快,仿佛积压了太久的压迫一下子被打破。影片中古灵精怪的阿玉和娟秀温柔的依玛,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却都敢于追求爱情,通过形象的塑造,体现出女性角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此外,依玛、凤美、阿聪、阿龙四个人之间交错的情感线,形成两个三角恋故事,也是现在商业化模式的体现,吊足了观众胃口。而且在影片中凤美有两次抬头看天,第一次是在刚加入龙队后,这次看天是懵懂、是喜悦,对于能够加入女子舞龙队的喜悦,不明白归家的意义是什么的懵懂。第二次是在影片最后凤美背着孩子抬头看云,这次凤美明白了不归家是自由,归家后就是责任,其中透露出的是怀念。
对于商业电影来说,除了人物和叙事方面,明星也是保证票房的重点。《花腰新娘》作为典型的商业化少数民族电影,自然也缺少不了这点。影片的男女主凤美与阿龙,分别由张静初和印小天饰演。彼时的印小天因参演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一米阳光》成为当红小生,从而炙手可热。张静初也因为顾长卫的电影《孔雀》而声名鹊起,正处于演艺事业的上升期。邀请两名人气演员参与《花腰新娘》的摄制,也是电影市场化的重要体现。
该片作为少数民族电影,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不可或缺的。该部影片可以说是围绕着舞龙的故事展开。龙在彝族同胞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龙是彝族同胞的保护神,舞龙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会出现,影片中村长也说舞龙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这是对少数民族风俗进行介绍。影片刚开始张静初一出现就穿着彝族服装,随后出现的山川、云彩彰显了云贵高原的地区特色,再加上彝族独有的海菜腔,使影片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风格。还有,影片中活泼奔放的凤美和能歌善舞的阿聪一起跳了一段双人烟盒舞。这段舞蹈两人动作亲密,一旁的阿龙醋意大发。影片创作者显然是借用花腰彝族的这种较为开放的传统舞蹈,来构筑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包括在整个故事的高潮时,阿龙强制让凤美归家未果,气急败坏地把花腰带退还给凤美,而在彝族风俗中,退回花腰带即为退婚,少数民族风情由此可见。
除民族风情外,影片更多地体现出了新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影片刚开始时,火车从画左向画右驶过,而同方向是张静初穿着一身民族服饰,用背篓背着孩子走在另一条铁轨上。在凤美与阿龙的婚礼上,婚服、祝福词、喜宴等都是民族文化,阿聪送来的彩电是对场景的一个打破,包括穿的西服也与在场的宾客服装形成对比。加之敬酒时,从白酒瓶中倒出酒,用碗喝这一奇妙搭配也体现了新旧文化的融合。而将整个新旧文化碰撞推向高潮的是凤美带领12个姑娘在酒厂的开业活动上进行舞龙,摄像机在人群中间穿梭,绿色的酒瓶和姑娘们的红舞鞋,全部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配合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
《花腰新娘》在商业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失真”的问题,比如说凤美穿着肚兜和邻村男子摔跤,虽是为了人物刻画和剧情的发展,但是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阿龙醉酒后在房顶舞龙,虽说在彝族人心中,舞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只是因为舞龙而让村子中的姑娘对他产生好感也属实夸张。在电影高产出高投入的今天,少数民族电影受到题材、投资、制作的限制,由民族文化差异导致的观众文化心理上的隔阂,仍然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商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也凸显了少数民族电影在商业化方面生存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