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赏析】
影片《光荣的愤怒》改编自阙迪伟的小说《乡村行动》,这是一部典型的农村题材现实主义电影,虽然题材敏感,但却以通俗的形式,暗讽了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现实。
电影一开始导演便用简短的画面依次介绍黑井村横行乡里的熊家四兄弟。而心怀壮志的村支书叶光荣虽表面强颜欢笑地迎合熊家四兄弟,内心却气愤难平,暗地里筹划着如何将他们一网打尽。电影仅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来叙述熊家四兄弟的恶行,突出各自的立场,剩下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都在把这种对立的立场似白非白、似黑非黑的灰色地带呈现出来。虽然影片集中刻画的是村支书叶光荣积极正面的人物形象,但对他身上的缺点也不回避,体现出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客观把控,也体现出对人性的批评与反思。据悉,由于《光荣的愤怒》题材敏感,曾先后修改了数十次才正式上映。影片反映出来的农村地区的愚昧、落后以及法制体系的不健全,某种程度上也是影片拍摄时期广大农村真实状况的缩影。时过境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大部分中国农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黑恶势力也已受到大范围的清剿。但是,根植于农业社会的一些落后观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人性弱点,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和革除的。就像曹保平导演在阐述电影主题时所说:“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情节单纯,推进直接,虽然非常紧张,但这只是表层,并不是我想要讲的东西。我感兴趣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渺小的个体在强势压迫下挣扎时,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狡黠、犹疑、张皇,乃至悲壮的状态。这种状态非常生动,我喜欢,因为它有质感、真实,这就是我在这部影片里想做的。”
《光荣的愤怒》叙事节奏流畅,结构紧凑,故事铺垫有序,情节层层递进,高潮不断,彰显了曹保平深厚的导演功底。从开篇简短快速地交代熊家四兄弟的恶行,到村支书叶光荣干练地组织“抓熊计划”,中间剧情没有一丝拖沓。卖家具的老王跟光荣说秀凤不见了,为接下来熊老四差点被村民淹死做了铺垫。再到后来四条抓熊的线并行铺开,平行蒙太奇的剪辑让影片紧凑而又充实。而叶光荣要抓熊家四兄弟的导火索就是他们从外地拐来的两个女人,这条线索又直指结局中熊家兄弟绑架她们的原因,一层一层的铺垫让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凌厉而又精彩。影片结尾,叶光荣眼看“抓熊计划”即将失败之时,观众的心也为他捏把汗。直到警察破门而入,熊家四兄弟被捕,观众才松了口气。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演员们质朴的表演生动立体地诠释了角色鲜明的个性。同时无论是云南方言的对白,还是片头极具特色的人物介绍,导演成功地将主要人物立了起来,使得影片更贴近现实,也更富有生活质感。比如吴刚饰演的村支书叶光荣并不只是符号化的、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他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带领大家与熊家四兄弟做斗争,但他的一举一动也都透露着圆滑世故与八面玲珑。影片着力表现乡村农民的软弱、麻木及自私。以土瓜为例,他是在村里开饭馆的小老板,是富裕农民的代表。他时常受到熊家四兄弟的欺负,又为叶光荣办事,还时时刻刻强调自己的党性。但在得知“抓熊计划”根本不是上级领导的意思时,第一个当了叛徒。当狗卵带人冲进房子抓住熊老大时,他又急忙跟狗卵对暗号,表明自己的卧底身份。当他回到自己家中,发现两个被拐的女人就藏在自己家中时,做出的举动不是把她俩交给叶光荣,而是帮熊老三看押好她们。土瓜有着典型的小农思想,小心谨慎,自私懦弱,没有原则。而正是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光荣的愤怒》成为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农村题材电影。
《光荣的愤怒》背景音乐相对单调,而这种单调却写实地烘托出农村的真实环境。同时为了寻求真实感,影片中大量采用了手持摄影,也用了很多全景来交代环境,所以画面不算精致,甚至没有太多美感。但无论是情节细节的表现还是悬念的设置,都呈现出一种黑色电影的气质。影片的色彩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影片中熊家四兄弟大部分时间都穿着黑色衣服,而叶光荣却身着干净的白衣,黑白对比一目了然。而影片几处卓别林式的字幕,也呈现出一种黑色幽默与反讽的意味。
《光荣的愤怒》的导演曹保平是山西人,然而却对云南情有独钟,他的两部重要电影《追凶者也》和《光荣的愤怒》都取材于云南,并在云南拍摄。综观曹保平导演的电影,大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虽是不同主题,但却总能找到与现实对接的犀利切入点。同时,曹保平导演的作品中都在试图剖析人性的善恶,但又不直接评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