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核心研究对象,设计了涵盖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内容架构、问题揭示、路径选择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框架。分析界定自主创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概念,阐释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基础;梳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历程,提炼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取得的成就与特色。聚焦新时代自主创新形式新变化,从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发展目标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内容;最后运用制度、主体、资源、文化“四位一体”的自主创新结构体系,剖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面临困境和多维诱因,并据此从优化政策法律环境、推动产学研主体协同、完善创新资源配置、倡导创新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思路与框架如下图:

图1.1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图

(二) 研究方法

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虽然专门研究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文献数量有限,但是如果将研究视域拓展至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发展等层面,就会有大量文献为本书的研究提供素材。因此,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阅读相关专著、报纸期刊以及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与自主创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创新思想、中国特色创新发展等关键词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与理论参考。文献研究法贯穿本研究的整个研究过程,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2. 系统分析方法

所谓系统研究方法是从系统观念出发,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统筹兼顾各个驱动要素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产生系统的整合作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上由创新制度、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文化等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配合,共同发挥内在驱动力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全过程。通过系统研究方法,全方位地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探寻推进道路发展的优化策略提供可能。

3. 比较研究法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实质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攻坚能力国家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从跟踪模仿发展至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引领能力越来越强,这一切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因此,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紧紧围绕着共产党人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不断演进的。尽管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科技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对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在产生时代背景、理论侧重点以及对自主创新实践的影响、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这些思想的差异与不同,在详细考察中国共产党人在科技创新思想演进中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自主创新道路发展的思想借鉴与经验启示。因此,比较研究法的使用也是本研究深度开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