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于中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一项战略要求,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还要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依托,实施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规定的战略任务及政策措施。同时,自主创新作为技术范畴还应体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
(一) 以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根植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蕴含丰富的自主创新理念,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人才、市场需求、职业创新者、文化等因素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等论述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石与科学指导。其中,关于科技创新作用的论述,对我国认识与把握创新规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体系建设作用的论述,有助于我国不断清晰地认知科技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形成激励与保障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并通过体系化建设形成保障合力;关于科技创新发展中对人才资源、文化建设以及科技人本主义取向的重视,为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及正确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激发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积极性,充分集聚自主创新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运用自主创新成果为人类造福,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共识。 (2)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创新的多维度与全方位思考,既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又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二)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依托
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顶层设计与纲领性文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原则、战略布局、保障措施等作出了相关规定,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等作为具体战略目标,按照“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创新布局,将强化原始创新与推动技术体系创新、壮大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等内容纳入八大战略措施。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因此,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实际,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依托。 (3) 例如,按照战略纲要关于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改革创新治理体系以形成多元参与及协同高效的治理主体格局、增加多元化创新投入渠道、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培育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加大自主创新的保障力度,构建包括制度、主体、资源、文化等四个维度的自主创新发展目标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发挥自主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 以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宗旨
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变革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引领经济发展与促进民生改善的双重属性,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属性,又要注重发挥创新成果的社会效益属性。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自主创新作为其变革的主要形式,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国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创新制度安排、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资源投入绩效、培育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等措施使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提高科技对经济的促进率,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作用,从而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与效益。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社会主义制度下自主创新的宗旨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自主创新的成果惠及于民。 (4) 例如,通过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发挥创新文化的社会属性,以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价值理念为基本点,不断增加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创新基因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创新自觉,增强创新自信,达成创新共识,实现创新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主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总之,只有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