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仍是有待开垦的研究沃土”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仍是有待开垦的研究沃土”

崔华杰:2013年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话”版对您进行了整版报道。 (1) 您在本次采访中这样提到“义和团运动仍是有待开垦的研究沃土”,还指出义和团运动研究在海内外仍是热门课题。您当时何以得出这一结论?

路 遥:此次采访正好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基础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结项成果《义和团运动文献资料汇编》与《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充》的两套丛书刚完成出版工作。我之所以得出“义和团运动研究在海内外是热门课题”这一观点,就是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在英国、德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也都各自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如2001年6月我出席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的“义和团、中国与世界”,2004年6月台湾与香港分别举行了“义和团运动与中国基督教”以及2009年7月德国举办的“义和团战争及其传媒”等国际研讨会。同时,我还指出海内外义和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已不仅限于义和团运动自身,还扩及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教案、基督教在华传播、华北农村社会、民间宗教与国际关系五大方面,仍有相当多的重要问题尚未进一步展开,因而得出“义和团运动仍是有待开垦的研究沃土”的结论。

比如,史料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搜集、整理和利用多语种文献资料。2013年方辉教授在担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之后,就召集狄德满先生和义和团中心全体同仁在我的办公室开了一场专题会,专门讨论义和团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发展。当时我根据义和团研究的海内外研究趋向和义和团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希望狄德满先生利用其语言特长和学术储备,搜集散轶在欧美诸国的相关文献史料,在助推山东大学打造国际性义和团研究资料库的同时,推动义和团研究由起源、过程研究转向战争研究。对此,狄德满先生深表认同并欣然接受这一任务。于是他利用每年下半年返回伦敦家中之机,奔赴法、德、意等欧陆诸国,搜寻义和团相关官私藏档和各类文献史料,利用欧美各大学数据库下载电子资源,并按照语言类别、文献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最终于2016年出版了《西文义和团文献资料汇编》一书 (2)

再如在义和团战争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小林一美就在《义和团研究会会刊》撰写文章,提出“义和团战争”这个学术概念。 (3) 2004年相蓝欣教授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更是助推这一概念为学界所接受。其实,我们中心的苏位智也是这一概念的倡导者,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前会长张海鹏先生曾称苏位智“是国内首创义和团战争研究的学者”。苏位智作为我的学生,后来也担任过我的助手,我对于他的这一学术路向是相当了解的。1980年,还是大学二年级的苏位智就参加了义和团运动80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受会议启发,从此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他学术上的研究方向。在积累了《八国联军侵华史》等学术研究成果之后,终在2008年以《从华北到东北:沙俄与义和团战争》为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这说明义和团战争这一学术概念在国家层面学术体系中的认可 (4)

2012年5月,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张海鹏先生来到济南,约狄德满教授和我在他的下榻酒店“山东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见面,经过商议,指定狄德满教授代表中国史学会申请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议题——“中国的义和团战争”。这个题目后经国际历史学会执行局筛选通过,这显然也标志着义和团战争再次走向世界学术舞台。2015年8月,建会115年以来第一次走进亚非拉地区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如期召开,狄德满先生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荣休教授包德威、上海大学陶飞亚、美国西华

图6-1 2021年路遥先生在义和团运动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做视频致辞

会议现场主席台就坐者自左至右分别是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秘书长刘家峰、副会长田海林、原秘书长刘天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前会长张海鹏、会长王先明、前常务副会长苏位智、副会长陶飞亚、常务副会长胡卫清。

盛顿大学汤若杰(Roger Thompson)、英国拉夫堡大学孔正韬和义和团研究中心的燕雁担任论文评议人,对义和团战争问题作深入探讨。应该说义和团研究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此次入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议题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对于巩固山东大学义和团研究的海内外学术重镇地位与影响力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义和团运动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因为疫情原因,延至2021年10月在济南开幕。这本应该是我自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第五届义和团运动国际学术讨论会,但我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场参会。胡卫清和刘家峰两位教授 (5) 会前专门向我通报会议的筹备情况,建议我通过视频讲话的形式和与会学者见面。我在视频讲话中指出,义和团运动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世界性历史事件。百余年来,中外学术界对于义和团研究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学术无止境,义和团研究还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可以说学术空间巨大,今后大有可为。鉴此,我也提几点个人的研究思考和建议:一是在发掘新史料上下功夫。特别是教会史料以及义和团战争相关的列强外交、军事档案和社会舆论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努力建设多语种的义和团研究资料库。二是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如可将义和团运动这一世界性事件纳入全球史视阈,开展跨学科研究、国别研究和跨国研究。三是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攻关的研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扶持,特别是硕、博研究生后继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中外学界的联系,一道共同推动义和团研究的学术更新与应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