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和幼虫

卵和幼虫

谁都知道蝶是要经过几次变化,才插上美丽的四翅,向空中翩跹作舞。这一变化方面,不再详说。只把各科的特点介绍一下,以供采集时参考。

蝶类的卵,若用显微镜扩大了看,便知道有种种形状:凤蝶科的卵,大概是球形,像珍珠般发光;粉蝶科的细长,而且像个酒瓶,有些上面还有纵襞(bì);蛱蝶科的卵,同珍珠结成的球一般,有纵襞和网孔状突起;灰蝶科的,多呈大丽花形。

它们产卵时,以一粒一粒产为原则,但日本虎凤蝶(Luehdorfia japonica及属于蛱蝶科的一些种类,是几粒几粒产的。至于附着卵的位置,更没有什么系统。像凤蝶科里,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是将卵附在将来的幼虫食料的柑橘等树的叶子表面,但日本虎凤蝶恰一定要产在叶底面;粉蝶科里,暗脉菜粉蝶(Pieris napi是产在叶底,而豆粉蝶(Colias hyale却要产在叶面。至于那有名的枯叶蛱蝶,偏偏不把卵直接产在幼虫要吃的马蓝等植物的叶子上面,却去产在树枝上,孵化的幼虫从枝上落下,恰巧到达马蓝的叶上。

蝶类的幼虫,我们常常叫它青虫或毛虫,构造和蚕一般无二,全身可分为头部及由13体节而成的胸腹部,第一到第三体节,各生着胸足一对;第六到第九,以及第十三体节,都生着一对腹足。可是形状方面,真是千奇百怪:诸位大概都见过吃橘树和柚树叶子的橘虫吧!如果去碰它们一碰,它们立刻从头后,叉叉地伸出两只黄色肉角,发散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这就是柑橘凤蝶的幼虫啦。凤蝶科的幼虫,统统有这样的肉角。

055
柑橘凤蝶的末龄幼虫既有像蛇一样的假眼睛,还有模仿蛇芯子的肉角

凤蝶的幼虫,刚从卵孵化出来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绿油油的。它会随着长大,而逐渐变化。刚出生的一龄幼虫是黄色的,蜕一次皮就叫二龄幼虫。到了第三龄和第四龄时,幼虫身体就变成褐色中夹着几块白斑,常被错认作鸟粪。末龄才变成绿色。

粉蝶科的幼虫,形状多平凡,身上生满微毛。蛱蝶科的幼虫,头部和胸腹部,都有刺状的突起,所以通常叫它毛虫,不过这突起也因种类而有长短的。灰蝶科的幼虫,都呈馒头状,头部缩进。

蝶类的幼虫,有许多集在叶底吃叶的,但喜欢在叶面的也很多,而且有些用丝攀住叶子,稳固地集在上面的。像蛱蝶科中的电蛱蝶(Dichorragia nesimachus等幼虫,当移向另一片叶时,常把头向左右呈“8”字形地摆几摆,就挂上一根丝。此外像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的幼虫,常将所吃植物的叶子,用丝卷起来,或者将几片叶牵拢,自己住在里面。

蝶类幼虫,不像蛾类幼虫那样,把全无类缘关系的多种植物,都放在肚子里,而是只吃几种类缘极近的植物。类缘相近的蝶类幼虫,又往往吃同一种的植物。像凤蝶科,多吃柑橘类;粉蝶科多吃十字花科植物;蛱蝶科的黑脉蛱蝶和猫蛱蝶,吃朴树的叶;眼蝶科的全部和弄蝶科中多数,多吃禾本科的叶子。灰蝶科幼虫的食性,稍稍和别的不同,像亮灰蝶、琉璃灰蝶等的幼虫,喜欢吃豆科植物的花和嫩果。最特别的,是蚜灰蝶的幼虫。它要吃竹叶上的一种蚜虫。蝶类的幼虫,大部分是吃植物的叶子,连蠹(dù)入髓部和吃贮藏的谷类的都没有,这种食肉性的蚜灰蝶,倒是放一异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