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类和异名

异种类和异名

一到晚夏初秋,篱边墙下,便可听到低吟浅唱的蟋蟀声,可是又因种类不同,腔调也就各异。现在把最普通的几种,介绍一下。

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是我们通常捉来养着玩的一种。有些地方,因为它掘穴而居,又叫穴居蟋蟀。从八月中旬起,直到十一月中旬,连续不断地“㘗——㘗——㘗”高叫着。

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mitratus体长25毫米,是蟋蟀中比较大的一种。头圆形,前翅发油光,现暗褐色,后翅折叠在前翅的底下,但还有长长的一截,露出在外面,恰像添了一条尾毛,所以《事物绀珠》上说:“油葫芦如促织而三尾。”成虫从九月中旬起,便很多地出现了。它们常住在堤畔或农场的垃圾中,食害黄瓜、甘蓝、粟等蔬菜粮食,或住在人家附近的草丛中。鸣声是“各罗各罗……”或“壳罗壳罗期……”。在我的故乡浙江萧山,它被叫作牛粪蟋蟀,因为翅色很像牛粪。

哈尼棺头蟋(Loxoblemmus haanii体长约2厘米,翅现黑褐色,上面还有黄纹。雄的颜面,恰像削过般呈一平面,头部有三个大的突角,因为其颜面同棺材头相似而得名。因此又产生一种迷信:若捉了拿到家里去,要发生不祥的事。通常在垃圾堆中,“利、利、利、利……”这般短促地鸣叫。

123
雌性油葫芦,除了“三尾”,还要多一根产卵管

蛮棺头蟋(Loxoblemmus arietulus也是棺头蟋属,形态和哈尼棺头蟋相似,不过雄者头部的突角,不大显著。从十月中旬起出现,在堤畔或其他光线较少的地方,“利利利利、利利利利……”这般断续低鸣。有时会光临屋内——尤其是灶旁。

124
棺头蟋属的蟋蟀,颜面呈斜截状

宽翅树蟋(Oecanthus pellucens的身子细小怯弱,体色稻草色——有的几乎雪白。它住在各种灌木和长草上,喜空中生活,很少降到地面来。它的歌声“古利矣矣、古利矣矣”,缓慢而柔和,更略略带一些颤音。听到这种歌声,便可推知其振动膜很薄而阔。从七月直到十月,每天从太阳下山时起,它都要连续不绝地叫到半夜。

125
宽翅树蟋

蟋蟀不单有许多异种,就是普通蟋蟀,也因方言关系有许多异名。像蛩(qiónɡ),是它早早有了的异名,又因为它要低吟浅唱,就叫作吟蛩。它在秋天叫得最起劲,仿佛在催促人们,赶快织布,准备寒衣,因此又叫作促织和趋织。俗谚说:“促织鸣,懒妇惊。”于是山东济南就叫它懒妇(见《古今注》)。汉朝龙骧子,自己的名字叫作邛,和蛩同音,就把蛩改叫作秋风(见《清异录》),这是因个人的方便,而替它加上的异名。此外还有王孙(见《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投机(见《埤雅》)、莎亭部落(见《清异录》)等特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