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
2025年09月18日
形态
日本钟蟋的对比,左雄右雌
蟋蟀的口器,是由广阔得几乎盖住了全部口的上唇,从中央开裂、分成左右两瓣的下唇,尖端锐利而坚牢的一对上颚,和躲在上颚下面、同针一般细小的下颚,以及舌这五部分组成,所以属于咀嚼式,有颇强的咬嚼力,适于草食。还有一对下唇须和下颚须,负责触觉和味觉。
蟋蟀的胸部,也和别的昆虫一样,是由三节而成。前胸生一对前足,中胸和后胸各生一对足和一对翅。而且前胸特别大些,恰像我们卷了围巾一般。那么蟋蟀的前胸为什么要长成这等模样呢?大概当它一跳落下来时,即使头部碰着了什么,也可因这围巾状的结构,得以缓和打击,免得颈部受伤。
我们再来看它的翅。上面已经说过,它有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后翅用于飞行,个别种类的已退化,只留着一些痕迹,藏在前翅的底下。前翅发油光呈暗褐色,狭长形,质地稍硬。后翅虽雌雄同一形状,前翅却不同,雌的只有细的网状翅,雄的还有美丽的波状脉——这就是它能够歌唱的缘故。

我们捉蟋蟀时,如果光抓住了它的一只足,它便留下这足而逃走了。这是一种自卫的手段:身体的一部分,已经陷在敌人手里,除舍去外,没有自救的方法时,便只好将这一部分身体“自切”而逃命了。“自切”并不是利用敌人拉扯的力而脱下,而是它自身有一种特别装置,可以随意地将这部分脱下。除蟋蟀外,像蟹、蝗虫等的足和壁虎的尾,都能够随意脱下,在危险中逃命。不过蟋蟀失去的足,不会再生。成虫因不再蜕皮,故无法再生失去的足。低龄若虫失去足,则有机会在蜕皮后长出小一点的再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