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蝇生活史
胃蝇(Gasterophilus),也叫马蝇,是马牧场上常能看到的一种蝇。体长14毫米左右。体黄褐色,头、触角、足及腹部呈黄色。翅半透明,稍带灰黄色,中央及翅端有暗褐斑。雄蝇腹部的末节,向腹面屈折;雌蝇最后两节,呈屈膝状。
马蝇的生活史,颇复杂而有趣,现在说明如下。
它把卵产在马毛上,但并不是无论哪处的毛都行,一定要挑马舌能够舐达的地方——因为它的孩子,如果不给马吃入胃内,除等死外,是毫无办法的。卵如果坚牢地附着在马毛上,是不会由马舌带进口里而到胃里去的。这些从卵孵化的幼虫(蛆虫),顺着毛爬到皮肤并刺蜇。马感到了痒,必然要来舐这部分,于是,这蛆虫便附着在马舌上,接着入胃,用它的口钩,挂在马的胃壁上,吸收胃液。当解剖马的尸体时,我们常能见到它胃里藏着几十条或几百条蛆。胃壁一被这蛆附着,便呈凹陷状,分泌脓汁。这脓汁是蛆的重要的营养料。当蛆从肛门出来后,凹陷不久后就硬化。
经过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第二年的五、六月里,这蛆已充分长成,离开它寄生的胃,跟了排泄物,一同下肠而去。它若只靠排泄物带着,那么经历长长的大小两肠,要费颇久的时间。所以蛆自身也做一种波状运动,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到达肛门,但也有中途化蛹的。
蛆和马粪一同落到地面,立刻掘垂直的孔。孔并不大,恰恰能遮住它自身。孔掘成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掉头,头向上方,蛰居在里面,皮肤不久硬化,变成围蛹。过了一段时间,头上有两个角状突起生长出来。它就用这两个突起呼吸。虽因当年气候寒暖而略有迟早,大概经过六星期,这马蝇便在空气中飞舞了。


马蝇,粗粗一看,和虻很相像,但它半透明的翅上,有暗色的斑纹,中央连成带状。普通的虻,虽也是透明,却没有这种斑纹。
马蝇由蛹羽化,总在天气晴朗的早晨。它只破蛹前端的盖,开穿一个圆形的洞,而飞向空中。可是事实上,并没有说说这样简单。羽化时,先起一个大泡,因身子的扭动,不断地上上下下。这样的液泡,凡是寄生在毛虫和青虫身上的针蝇和别种蝇羽化时,也能看到。这液泡一直升到前头和颈处,帮助它破蛹盖。
羽化而出的马蝇,身子干燥后,这液泡立刻消失。它就嗡嗡发声,而飞向空中,追逐配偶了。这种蝇有在附近的高山顶上集合的习性。这边很寒冷,而且马也绝不会来。但真奇怪,它们的集会所,它们的舞蹈场,全在那里。
完成了交配的雌蝇,便从山顶飞来,拣了晴朗天气,在马的周围飞绕。它们很胆怯,但细心地找寻在牧场中、农场上或是道路旁吃草的马,然后停在马身上,产一颗或几颗的卵。一次飞去,又复回来,在天气或时间许可的范围内,趁马、驴、骡等吃草的时候,积极地产卵。可是,从来没跟了马到厩中去的。
一只雌蝇,约藏着七百粒卵。卵长2毫米左右,上端呈斜的截断状,起初是白色,后来渐渐带黄色。这卵受到太阳热度和马的体温而孵化。幼虫破卵壳而出,由马舌带到口部,再入胃腑,挂上胃壁,但并不是全部都能被马咽入胃脏的,那些不能到达胃脏的蛆,仍难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