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卵和孵化

产卵和孵化

要看蟋蟀产卵,不必怎样大规模地准备,只需有点耐心就行了。六、七月里,捉一只雌蟋蟀,放在底上铺着一层泥土的花盆里,再用玻璃或铜丝网罩着,防它逃走;常常放些鲜菜叶,不要使它挨饿。这样布置停当后,如果你还肯热心地一次次访问,那一定能够给你一个满足的报酬。

雌蟋蟀产卵时,将产卵管垂直地插入泥土中,静静地伏着,过了好多时,拔出产卵管,休息一会儿,再到别处去。在它势力范围内的全面积上,一次一次地反复着,大约经过24小时,产卵工作方才完毕。

我们如果拨开花盆中的泥土,便能看到呈两端圆的圆筒形、长约2毫米、稻草般黄色的卵,各个孤立,垂直地并列在土中。凡是两厘米深的地方,便能寻得。一只雌蟋蟀,要产五六百枚卵。卵数这般多,大概在短时间内,还要经过残酷的淘汰。

卵在产后的第十五六天,两点圆圆的带赭色的黑眼,在前端隐隐地看得出了。这时,这两个黑点的稍上方,就是圆筒的顶点,有一个小小的圆圈痕显现,这就是破裂线。不久,卵透明了,连若虫的环节都看得出。后来,卵顶被这蛰居者的额一顶,就沿着破裂线分离,抬起,挂在一边,恰像小坛的盖子。小蟋蟀,就从这魔术箱里出来了。

若虫出来后,壳依旧膨胀地留着,光滑、洁白,没有伤痕,球帽似的盖子,倒挂在口上。鸟卵壳往往被雏鸟啄得七洞八穿。但蟋蟀的卵壳,倒有更好的装置,只需用额一顶,便因铰链作用完全像象牙筒似的开了。

抬起象牙筒似的盖而出来的小蟋蟀,身上还有襁褓似的一层薄膜紧紧地包裹着。蟋蟀有着长长的须和长长的腿,就这样从卵中出来,一定磕磕碰碰,有许多不便,所以要这样一件产衣。当它一出卵口,便把这层薄薄的襁褓脱去了。

脱去薄纱般的襁褓,洁白色的小蟋蟀,立刻和头上的泥土开战。它用颚咬咧、扫咧,细碎的尘埃就用足蹴向后方。终究到达地面,浴着和暖阳光,同时,和蚤一般大,非常孱弱的它,已投在生存竞争的危险旋涡中了。经过24小时,体色变成黑色,和成虫相仿。当初洁白的身躯只剩一条狭狭的白带(此为蟋蟀科油葫芦属若虫的特征),绕在它的胸际,恰像刚学步的孩子,胸口缚着一根牵带。

它舞着长长的触角,慢慢地走,高高地跳,只需提防要残杀它的敌人——蚁。

到十月底,天气逐渐冷起来,就着手掘穴了。起初掘得很起劲,在容易掘的土地上,只需两小时光景,就全身没入地下。此后得到闲暇,便每天掘一点,所以随着天气的加冷,身子的长大,它的穴也渐渐地越掘越深。渐渐大了。这样在地下过冬,到来年春天,又跳到地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