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蚊和疟疾

疟蚊和疟疾

由蚊类传播的疾病,有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黄热病等。登革热虽在我国南部沿海一带常有发生,但是多为轻微症状,少有性命之忧。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在淋巴管系统中而引起的。丝虫产生大量未成熟的幼虫在血液中循环,又由淡色库蚊等传播给别人。黄热病原是一种凶猛的传染病,在十八世纪中,美国有过35回可怕的大流行。可是分布区域,只限于南美洲以及非洲的西海岸,和我国没有什么重大关系。所以现在把以上三种病和常蚊的关系,搁过一边,且将疟蚊传播疟疾的路径,来说个明白。

最初证明蚊和疟疾有关系的,是英国军医罗纳德·罗斯。他受万巴德的“蚊是人类和丝虫的中间宿主”假说的影响,开始着手研究鸟类疟疾和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关系。他研究发现:这种鸟类疟疾病原虫,由吸血而入蚊的胃中时,就在那边生出球状的雌配子体和细长的雄配子体,不久又合并而成纺锤形的动合子,贯穿胃壁,集在外部,成一个大的卵囊。此后,卵囊破裂,释放许多孢子前体,孢子前体再分裂,便成细长形的孢子虫(子孢子)。子孢子穿破被囊,入蚊的体腔,再前进而达到唾液腺,等待蚊再去吸血。1898年,罗斯才将观察的结果发表。

089
为消灭疟疾而努力的科学家们

此后万巴德爵士继续研究,1900年,他将在意大利吸了疟疾病人的血的蚊,带到伦敦热带医学校来,让它刺自己的两个儿子,果然使他们害了疟疾病。1902年,意大利人苦拉希(Grassi)发表“关于人体疟疾病原虫在斑按蚊(Anopheles maculipennis)体内的发育变态”的精细研究,认定人体疟疾的病原虫,只能在疟蚊类中按蚊的体内发育和变态。

疟疾病原虫在疟蚊体内的发育和变态状况,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么在人体内呢?在疟蚊唾液腺中等待着的病原虫种虫,因蚊的吸血,而进入人的血液中后,便钻入红细胞。经过一天半而长成,分裂为许多小孢子,这叫无性的分裂生殖。当分裂时,红细胞也一同被破坏,孢子四散,从而引起发热、头痛、脾脏肿大等现象。

090
疟疾传播的完整链条

破坏红细胞而四散的小孢子,却负着两种任务。一部分侵入红细胞,再同上面所说的,进行分裂生殖。一部分在红细胞中,发育而成的两种配子体(大的雌配子和小的雄配子)都在血液中浮沉,机会一到,便进入疟蚊的消化管内。雄配子活泼地运动,和雌配子相结合,造动合子。再经过上述的变化而产生许多种虫,集在蚊的唾液中等待。这叫作传播生殖。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知疟蚊480余种,其中约430种按蚊能传播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