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经

促织经

唐朝人多喜欢捉得蟋蟀,养在小笼子里,放在枕畔,夜里听它的歌声。到了宋朝,江浙一带,已有用斗蟋蟀来赌钱的了。斗时,必先依着虫的大小轻重配搭。赌钱的人,也各认定一方,任意下注,然后在特别的盆中,用草牵引,挑起争斗。由两虫的胜负,来决定钱的输赢,凡是常常得胜的蟋蟀,便有什么将军的封号,死后还要用金棺盛了埋葬呢!

南宋时期的宰相贾似道,便是和蟋蟀最有缘的。那时建都临安(现在的杭州),他便在西子湖边,造了一间别墅,叫作半闲堂,在里面大斗蟋蟀。他不但在《促织论》中大大地赞美,说什么:

暖则在郊,寒则附人,若有识其时者;拂其首则尾应之,拂其尾则首应之,似有解人意者;甚至合类颉颃,以决胜负,而英猛之态,甚可观也。

他还写了一本《促织经》,把选择法、饲养法、疗治法说得清清楚楚,现在就摘录一些吧:

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生于砖石者,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者,其性必劣。赤黄,其色也。大抵物之可取者,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赤黄色者,更生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者为首也。黑白色者,生之头尖、项紧、脚瘦、腿薄者,何足论哉!

促织有红白麻头、青项、金翅、金银丝额,上等也;黄麻头次之;紫金黑色又其次之。

惟有四病,若犯其一,切不可托之,何也?仰头,一也;卷须,二也;练牙,三也;踢腿,四也。若两尾高低,曾经有失;两尾垂萎,并是老朽者也,其亡也可立而待。

其名有:白牙青、拖肚黄、红头紫、狗蝇黄、锦蓑衣、肉锄头、金束带、齐膂翅、梅花翅、琵琶翅、青金翅、紫金翅、乌头金翅、油纸灯、三段锦、红铃月头额、香师肩铃之类。

养法:鳜鱼、茭肉、芦根虫、断节虫、扁担虫,酥栗子、黄米饭。

医法:嚼牙狭食,暂喂带血蚊虫;内热慵鸣,聊食豆芽尖叶;落胎粪结,必食虾婆,失脚头昏,川芎茶浴;如若咬伤,速用童便、蚯蚓粪调和,点其疮口。

这位宰相养蟋蟀的经验,确是丰富,你看他能说出这许多诀窍。可是仅保的半壁山河,又在㘗㘗声中,动摇了,亡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