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的社会组织
蚁,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类的膜翅类,和蜂类相近。现在世界上已经知道的,就有超过一万种。我们常见的是:工蚁身体呈赤褐色的红褐林蚁(Formica rufa);工蚁头上有大凹陷,全身黑褐有光的亮毛蚁(Lasius fuliginosus);身长14毫米左右,雌蚁黑色有光,工蚁赤褐色的毁木弓背蚁(Camponotus ligniperda);还有身体呈黑色,雌蚁长15毫米,工蚁、雄蚁长10毫米,大工蚁头大,腹节后缘呈黄褐色的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在古代,早就有人明白蚁也过着和人类相似的社会生活。2300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蚁过着无支配者的社会生活。”所罗门王的格言中,有这样一节:“你们这些懒汉,去看看蚁的生活啊!蚁虽没有王侯、酋长、主人,但夏天耕种,秋天收获。”
蚁也和人类一样,住在一定的社会之内,平时孜孜不倦地做各种工作,遇到外敌侵袭,便舍身卫家。人类用言语传达信息,蚁也用触角,做各种暗号,互相关照。人类社会有种种分工,蚁也有凶猛的掠夺者、杀戮者,也有牧养蚜虫的和平牧人。在人类社会发现的丑恶行为,蚁类社会也并不稀少,像战争、窃盗等,都很流行,而且连畜养奴隶,实行榨取的事情都有。
蚁社会和人社会,社会形式的根本条件,都以分工的原理为依据。蚁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有适合做某种工作的特殊构造,一定要大家集合起来,才能生活。所以集体之内,没有斗争。
蚁的幼虫,和蛆相似,软弱得很,连足都没有,在未化蛹以前,一切都得靠母蚁照顾,因此母子之间,已形成一种小范围的共同生活。幼虫长成后,再同样养育第二代的幼虫。最初小小的家族,后来逐渐发展成由一母所生的多数子孙团结而成的社会。一代一代下去,小孩多得数不清,要是再不分工,母蚁就照顾不了了。于是,只有一小部分雌蚁照旧繁殖,其余大部分,专心养育孩子并做与养育有关的许多事务。这样经过无数世代,这些年轻保姆的生殖器,因持续不用而退化。它们的身体也因适应这种特别生活而发生变化,这就是蚁社会里的劳动者(工蚁)。这劳动群的出现,对于蚁类社会生活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蚁类社会中,包含形态和工作不同的雌蚁、雄蚁、工蚁三类成员——在一些蚁种中,还有头大颚强、专任护巢的兵蚁。工蚁无翅,我们常见它们在巢房旁奔跑,或排队而行。它们专门负责巢的建造、修缮,孩子的养育,食料的采集、贮藏,巢的守卫等工作,是蚁类社会的中坚。雄蚁和雌蚁都有翅。雌蚁有好几只,通常被称为蚁后,其实它们不会发布什么命令,行使什么权力,只努力产卵,并在迁移时哺育孩子。雄蚁的生活非常简单,它们连同伴和敌人都分不清楚,更别说劳动了。除繁殖时期外,雄蚁不出巢门,真是一种繁殖机器。从外形来看,雌蚁身体最大,工蚁最小,但工蚁的头要比雄蚁大得多,和雌蚁相差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