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
螳螂有着优美的姿态,漂亮的装饰,浅绿色围裙似的长翅,自由旋转的头。可是,这非常平和的外观下,隐藏着残忍的习性,祈祷似的缩在胸前的臂,就是杀人的凶器。
前肢的腿节比较长,像细长的纺锤,上面的前半截,有两排锐利的针。里边这排是12针,黑而长的和绿而短的相间列着。为什么要长短相间的呢?这样才能让轮齿更锋利。外面这排颇简单,只有4针(不同种类的数量略有不同)。
胫和腿的关节,是活动的关键。胫上面也密生着两排比腿上的更细小的针。胫端有和缝针相似的锐利的端爪,是下面有沟的双刀钩。

螳螂在平时好像没有什么攻击力似的,两臂缩在胸前,真像一个祈祷者。若有什么可吃的虫类经过它的面前,祈祷的姿势立刻改变。三部工具,赶忙展开,将末端的端爪,远远投去。端爪刺着了,便向后拉,将捕获物拖到两条锯子的面前。前腕一动,两锯就闭合了,即使蝗虫、螽斯等比较强大的虫,一旦夹在四排针的齿轮中间,就什么本领也施展不出而死了。现在再把螳螂捕蝗的情形介绍一下[1]。
螳螂一看到灰色大蝗虫,便痉挛似的跳跃,摆出可怕的姿势:张开翅,斜斜伸向两侧,后翅满满张着,恰像装在背下尻上的两张对称帆,尾端剧烈地上下动摇呼呼发声,像火鸡张尾时的吐气声。后面的四肢,将身躯高高抬起,全身几乎直立了。攻击用的前足,缩在胸前,两肘向左右张开,和前胸恰呈十字形……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姿势,一动不动,眼睛注视蝗虫,头跟着对方的移动而旋转,摆这姿势的目的无非要使对方把自己当作一种凶猛的猎兽,惊惶骇怖,全身麻痹得不能动弹。
这目的达到了吗?在蝗虫铁一般的面具上,我们看不出有某种感情表现,但受了威吓的它,知道危险已迫在眉睫。怪物立在自己面前,举起武器想打倒自己,这是看得见的。也许连自己已去死不远也感得到吧!即使时间上来得及,长着粗腿会走会跳,生着长翅会飞的它,也不逃走。它就昏迷般静伏在那里。
小鸟在张开鲜红色大口的蛇的面前,恐怖得神经麻痹,更因蛇的眼光照射而昏迷,站在那里发呆,全然不想飞走,结果被蛇衔住了。蝗虫也差不多遭遇同样情形。当它昏迷时,螳螂的两把端爪,就远远地投去,爪刺进去了,两行锯合住了。不用说蝗虫也有可怜的抵抗,它的大颚向空咬,它的腿向空弹,但总是不能从两行锯中间挣扎出来。螳螂就收叠了军旗似的翅,恢复平常姿态而休息了。
螳螂攻击危险性小的蝉时,虽也摆出怪异的姿势,但没有像对付蝗虫时的威风凛凛,时间也短,有时竟不摆姿势,只轻轻地将端爪投去,就立刻带了回来。
它捉了俘虏,一定从后头先吃起。不论哪种昆虫,若这后头的小脑部分被它一咬,便毫不挣扎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