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声

鸣声

当蝗虫吃得饱饱,在日光中悠然休憩的时候,为了表示满心喜悦,它便用粗胖的后腿,或右,或左,或两方一起,擦自己的腹侧,发出针头划纸似的低低的摩擦音,每反复三四回,休息一下。其实这不过像我们感到满足时的擦手,不能算什么鸣声。而剑角蝗飞行的时候,前后两翅相击,发出“克几克几”的声音,也不大像音乐。

唯有雏蝗等,能用有特殊构造的后腿,摩擦前翅,发出“嚓——嚓——”的声音。虽不像蟋蟀、蝈蝈的歌儿那样好听,但在寂寂旷野中,听到这样单调而哀愁的鸣声,谁都会涌起诗情吧!

这种蝗虫的后腿,上下面都有龙骨形的隆起,而且各面还有两根粗的纵脉。这根粗脉中间,有锯齿状的突起。不过被腿节摩擦的前翅的下缘,只有几根粗脉,此外并无什么变化,而且这几根粗脉,既不是同锉一样粗糙,又没有齿形。这样简单的乐器,要发出人们听得见的音乐,它必须起劲地将后腿举起放下,动个不休。

当天空中断云飘浮,太阳时现时隐的时候,你若去观察它们的歌唱状况,便能得到下面的结果:当阳光照着时,两腿迅速地擦动,歌声虽短促,但只要太阳不躲进云里,就反复下去;云影移来,歌声立即停止,等待阳光照临时再唱。

136
蝗虫的发声器:1.后肢的锯齿面;2.锯齿面的放大

发音的动物,大概都有耳朵的。蝗虫类的耳,在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是半月形的鼓膜,下面装有导音器、听细胞、听神经。第二龄的若虫,能够从外面看到,不过也有终生不露什么痕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