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青少年处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基础阶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关系到我国法治化建设的动力与实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事关新时代公民精神的引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从1979年至今,经历了启动、推进、拓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配备了专、兼职法治教育师资,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有所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初显成效。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法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不足,法治教育的定位不清晰,法治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法治教育途径单一,法治教育教材受众年龄段划分不明确以及评估机制的欠缺。这些问题都严重限制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其中,普法读物的内容过于晦涩冗杂是重要的弊端之一。

法学本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纷繁复杂的法律体系和千丝万缕的法律关系往往让非法学专业人士难以理解。如果都以法学人士的专业角度来编纂会使普法读物过于阳春白雪,不贴近生活。鉴于青少年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要求他们全面、深刻地掌握这些专业知识,但他们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对法律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本书致力于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宪法为根本,结合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使用案例分析法为青少年介绍学习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包括人身伤害的自我保护、财产损失的自我救济等。本书内容全,方式新,并配以精选案例,采用情景教学法,解读细致,可以说是一本易学、易用、易掌握的中小学生普法读物。希望本书能引导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法治中国做好准备。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情况也瞬息万变,广大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如何更好、更全面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如何防危于未然,是每个普法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普法读物,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我们坚信,只有开始前行,才能越做越好,怀着少年中国的梦想,终能在法治中国的路上走得更远!

闵辉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