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是在向英雄致敬

九三大阅兵是在向英雄致敬

(2015年8月24日)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在这次阅兵中将首次出现烈士后代的身影,这不仅是英雄血脉的延续,更是英雄精神的传承。因而,我倒是觉得这场献给历史的“大阅兵”也是在向我们的抗战老兵致敬。

老兵,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新中国从血与火中崛起的亲历者。阅兵,虽是一种仪式,却震撼在我们心头。我们可以继续把那份老兵的情怀传承下去,保家卫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投降。八年时间,中国大地,硝烟升起,山河破碎,家园不再,亲人别离,饱受灾难,是伤感,是愁苦,更是如鲠在喉的疼痛。这个时候,英雄儿女,为了祖国,投身战争。在前线,在敌后,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先辈冒着生命的危险,在炮火与枪弹中奋勇前进,一具身躯倒下了,又有一具身躯挺直腰杆向前,终于铺出了一条走向光明的路。

八年的艰苦战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军民伤亡36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万人。这是何等残忍的数字,无辜的同胞遭受磨难,无数的先辈再也回不来了。再回首,离战争声起,已经过去了七十八个年头。年轻的战士老了,成了老兵,但那段历史的荣耀不会老去,那些为了国家大义、为了历史传承的英雄,那场全民族团结抗争的胜利不会被人遗忘。

我们要记住,现在的中国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拼来的,我们必须守护下去,努力保护今天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可是,享受和平的安逸或许让人忘记了在那最困难的时刻,我们的老兵咬着牙走过历史风雨的煎熬。我们是否应该让心灵安静片刻,保持肃穆,向着过往那庄严的史诗般的故事,献上我们的敬礼?问问我们的孩子,问问我们的同伴,你知道老兵的模样吗?那是国旗的样子!

我难以想象当年战争的惨烈,毕竟不曾经历那真实的鲜血淋漓的战场,只能从电视、从书籍、从老兵的口述中,看到或听到那些关于胜利背后不为人知的凄惨与悲怮。可就是这样,大概也不能完全还原过去的艰难。毕竟,未登临过泰山何曾“一览众山小”,未身游过深渊岂能尽知无底洞?面对老兵,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是历史的良心,也是我们的良心。

战士们壮烈的牺牲,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人名,每个家庭都遭受了亲故分离的痛殇。如何看待这些?我们毕竟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的肩上毕竟不曾切切实实承载那份国家重任,但我们应该学会缅怀,记住历史的钟声,问候那些老兵,问候我们的先辈!所以,请怀着敬意,向老兵致敬吧!朋友,捧起一抔你脚边的泥土,里面夹杂了血与泪,并不是你手上之轻。

当前,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不多了,随着岁月的侵扰,曾经的英雄也渐渐隐去了光华,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他们消失了,却依然留下了足迹,循着那些足迹,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他们。

2015年的9月3日,并不是一场致敬英雄的谢幕,而是拉开了寻找英雄的大幕。英雄的历史应该被铭记,但纪念不是终点。寻找老兵,寻找老兵的故事,寻找故事里让我们感动的情节,寻找那些我们只能想象,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经历的点点滴滴。最后,这些都将汇成一条河流,向着我们,以及我们后辈的心中涌去。

我们应该虔诚地感恩,我们应该牢牢地记住,我们当前的大好环境,除了我们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也离不开七十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最终胜利。扪心自问,是谁用生命的烈火为我们点燃照耀前途的火炬?

过去的孩子已经长大,一身戎装,正步,敬礼,坚毅的目光向着远方。七十年前,我们的先辈看到的也是同一片天空!我们的今天,正是无数的先辈期盼的明天,正是他们用生命与青春守护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