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序地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
(2019年4月29日)
近来,国内某地对220多个县直机关单位、镇村等政务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这样一则消息立刻引发一些基层干部的共鸣,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为基层减了负。减负自然是好事,不过我认为,停止运营“僵尸”账号也是为了更好地担责,便于健康有序地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
清理整顿政务新媒体账号,不等于政务新媒体无用。政务账号的功能自然不必多说,问题是政务账号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发挥出来?政务账号重在“政务”,倘若只是有账号而无服务,有窗口而无沟通,本来政务账号可以作为百姓联系政府的一道途径,现在反而总是让老百姓吃闭门羹,这样的政务账号早就变味了,留着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开设多少个政务账号也是一个问题。政务账号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有无必要,是否精良。那些影响力有限、内容薄弱、功能重复的政务账号,很多时候非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分散了老百姓的聚焦点,让老百姓像“盲人摸象”一样找不到方向、分不清所以然,也让许多兼职运维政务账号的基层干部叫苦不迭。这是政务账号布局的问题,而不是政务账号本身的问题。
推进政务账号建设和服务是大势所趋,应不应该开设政务账号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助力工作,而不是成为工作阻力。我们的政务工作最终还是要围绕人民的需求开展,所以不是所有单位的工作都需要开设政务账号,但是主要面对老百姓的政府部门在网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服务为民”应该是做好政务账号初衷的那个“本”,如果人民不满意,那么这个工作就是不及格。发挥好政务账号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政务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减轻相关部门的负担,可以应对和承担一些重要事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去把握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的种种好处。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下面减负和上面担责并不矛盾。规范政务账号发展应成为布局政务账号建设的重要考虑。规范不是限制,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发展政务新媒体,一定要有边界意识,明确定位。此外,我们不妨思考,我们的政务新媒体建设是否满足了我们本职岗位的一些需求,又是否在本职岗位之外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更大的效果和成绩?如果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运维而运维”,那么政务新媒体不仅发展不起来,还一定会成为一个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