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感的干部不是用来委屈的
(2018年11月27日)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琐碎事情,倘若无责任去处理,一切都该是乱糟糟的样子。我觉得,我们都应承认自己有一份责任所在,更要将责任转化为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不只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这就是责任感。
当我们面对一些工作,要为一件事而四处奔波忙碌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好像许多事都是自己在做,许多问题都成了自己的责任。这时候,你是否会觉得烦躁?是否会不满?然而,就算再烦躁,该做的工作我们还是要做的,所以为什么不换种心态,以积极的情绪去处理,将之作为一种吃亏的“福报”来看待?不是所有的“吃亏”都是委屈,有些事也是对自己的修炼。
责任感并不都是沉重的东西,有时候也是一把打开积极情绪的钥匙。情绪会影响人们做事的结果,好的情绪就算不能把事做好,至少也很少会把事情做得更差。
责任可能是基于特定身份而来的,但是责任感绝不是别人给你带来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省,是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上的同志,更要有这种自觉,更要有这种责任感。
身在关键岗位上的同志,如果没有责任感,“怕、慢、假、庸、散”,甚至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让人民如何信得过?人民群众只是信不过这些关键岗位的同志吗?当然不是,他们还会信不过这些关键岗位背后的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想法很实在,关键岗位的这些同志就是代表你背后的单位形象,因为人民群众要找的本也就是这些单位。硬说个人的行为与单位无关,人民群众是不买账的。
身在关键岗位的干部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人民群众才会更信任。有的干部深扎基层,忙里忙外,浑身没有一丝官老爷气,就是真的想把自己的事做好,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民群众多做几件实事。我们不是说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做出多大的事业来,但是他们能够赢得民心的支持,这就是一种成绩。
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干部也会遭到他人的误解。网络上曾有这样一条新闻,讲的是某地公务人员在办公之时穿着休闲装,被来办事的群众拍了照片传到网上,结果被网友指责工作期间着装不得体。坏的舆论生成,当事人受到舆论攻击承受压力。最后又有种说法出来,这个同志其实是在休息期间回到单位,帮助来办事的群众处理事务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听多了要让干部“忍一忍”。用“忍”这种提法其实很不好,真正受了委屈如果提倡一直忍着,那以后整个风气就肯定变差了。我理解为,面对重要工作一定要有责任感,关键时候不被情绪左右,至少是不能撂挑子说不干就不干。而我们之所以强调责任感,是因为一些干部做的事真的太重要了。直接和人民群众的福祉相关,我们能不重视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问题的根子在哪里?一些群众的不理解固然是原因,但是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给群众留下的坏印象难道就没影响了吗?遇到这样的事,我们自己要有责任感,检查自己的行为有没有问题,在人情之内、道理之中的范围,该说明白的还是要说明白的。必须强调,干部也不是用受委屈来对待的,尤其是那些有责任感的干部,我们更要了解他们的委屈,体谅他们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