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初心使命化作永远奋斗的力量
(2019年12月19日)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是又该怎么去做呢?我觉得要坚持“永远只有将个人之小我融入国家民族之大我,将个人之前途融入国家民族之事业,提升人生境界,升华人生价值,我们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我们才能无愧于党的期待、民族的重托”。我们要立志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就要有这样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志向。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文明大国、人口大国,中国的这种“大”不是大而不当,而是大得有气力,大得有精神,大得有希望。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但是,这样一种大不是平白来的,不是莫名出现的,而是14亿中国人民期盼的,是民心所向、众志成城凝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承担的。
我们个人的这样一种“小”,真正乘上这个14亿,乘上这个5000多年的文明史,乘上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乘上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奋斗史,就会变得大,就会找到那个大的方向。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从历史的洪流中增强党性教育、爱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化作我们为初心而奋斗、为使命而前行的力量源泉。
如果你感觉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长征期间,我们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平均每过300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倒下……为什么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因为我们怀着初心和使命,一直坚持奋斗!
任何年代,要寻得和平的代价都不小,但今天我们付得起那个代价,因为中国足够强大。这种强大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奋斗,今后也要靠我们继续奋斗。我们重任在肩,又怎敢自满?
我们也要去客观看待不断成长的年轻一代,要团结教育、组织动员、引领发展他们。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有不同阶段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重要的不是今天他们怎么样,而是明天的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去做什么。我们要用辩证的视角去把握我们个人在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不要动辄就是虚无的口号式的“大”,要着眼于真实的务实的“小”。初心和使命,最终推动我们去奋斗。
我们要正视一些党员在理想信念、思想作风、专业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但我更相信,在思想大教育的感染下,我们终会在一次又一次探寻历史的激荡和自我觉醒中,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