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无愧于历史的奋斗人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无愧于历史奋斗人生

(2019年7月1日)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长征胜利83周年、建军92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耳畔响起历史的号角,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伟大起点前进,也是为我们在大历史中寻一片精神高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一部名为《八子》的电影上映,便是一个历史故事的再现,也让我们对青春有了一种更深刻的解读——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真理而无畏。

电影《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改编自发生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的真实故事: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参军,自己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可儿子们却全部牺牲在了战场上。

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参军就意味着随时要加入战斗,就意味着随时要准备流血和牺牲。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八子参军”的故事,难道父亲送子参军就没一点儿不舍吗?当然不是的。

总会有人为守护我们的安乐而负重前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容不得他们当逃兵;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容不得他们不前进。他们响应号召参加红军,他们的父亲该不该支持?我想应该是有过不舍的,但是最终他还是坚定地说道:“参加红军是为了贫苦百姓翻身,去吧,我等着你们胜利归来!”

遗憾的是,噩耗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真实的枪林弹雨远比影视剧更加鲜血淋漓,更让人心悸。望着几个儿子曾经离去的方向,他们的父亲要饱受多大的孤独和绝望,才喊出那句:“儿呀,原谅你们的爹吧!爹也没有想到你们一个都回不来了呀!”

一部电影,虽然无法完全展现过往的历史,但是可以带我们走近那段历史。相仿的年纪,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据统计,苏区时期只有24万人口的瑞金,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余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7166人,还有更多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坚信必将胜利,可是他们不像我们必知胜利,又是什么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

特定年代的悲剧绝不会只有个例,要阻止更多的悲剧发生,就必须奋斗,就必须顽强斗争!无论何时,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不能忘了保持斗争的优良传统。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可是奋斗并不都是光彩熠熠的,也可能是如《八子》中那样的悲壮。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难道不是孩子吗?在那个年代,这些加入红军的孩子们,却真实地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壮丽篇章。他们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百年岁月间,中国大地早已焕然一新。聆听大历史的深沉厚重,当下的我们应深感责任重大,不应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