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要真正落实执政为民

基层要真正落实执政为民

(2017年7月27日)

欺上瞒下,是基层存在的一种不良作风。一些基层干部习惯安逸的生活工作中不与人民群众接触,政治上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严重损害了党员和公务员的形象,严重降低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以环境保护问题为例,一些地方存在污水偷排直排、环评指标作假、工厂废气扰民等问题,可是居民真要向环保部门反映,结果无非就是“等”。针对那些在客观证据上基本可以坐实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避而不谈,而是让你“等等等”。等了一个月又一个月,等了一年又一年,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都调任了,这个问题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你再反映,也不过是陷入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等字诀”等不来人民满意,等不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可是基层一些部门恰恰就是把“等字诀”当成了在办公室工作的必胜法宝,不务正业却尽想出些折腾老百姓的法子,只不过是徒增人民群众的反感和厌恶。久而久之,人民群众也不往你这投诉和举报了。基层相关职能部门却认为是自身的服务上去了,生态“变好”了,又是一番向上“表功”,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对你们的办事作风失望透顶了。

“表功卷”不代表真的出了成绩,更不代表这样的成绩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执政为民看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上级领导就算欲同人民群众形成长效的沟通互动机制,却也难以直接跨过下级职能部门,这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够“欺上瞒下”的重要原因。一些负面典型,在基层领导干部拖、推、瞒、骗、怠等之后,早就被丢在了办公桌底下,拿不上办公桌讨论,更无法引起关注。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要大事变成工作上不被关注的“小事”,是基层领导干部不讲政治原则、没有政治立场的恶劣表现。在涉环保问题的相关事件里,也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定好时间去抽查,涉事工厂就停工,工作人员一走,涉事工厂就复工,环保部门说查不出问题,因为次次落空。这样的交代,百姓能够接受吗?难怪民间会传出“官商勾结”的消息。试问,这样的传闻又该如何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