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童年取高位

甘罗童年取高位

战国后期,七国争雄,秦国成为七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秦王赢政雄心勃勃地进行着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二十岁的秦王政身高八尺五寸,英姿勃勃,在殿集群臣议政。

秦王:“我秦国自变法以来,废田井,开阡陌,重农耕,废旧俗,设郡县,明法令,奖励军功,统一度量,国力日益强盛,疆土不断扩大。当今天下,虽存七国,除了齐国以外,其他五国均不足以与我秦国抗衡。寡人十三岁即位,至今已六、七年了。先王曾为质于赵国,几为赵王所害,此仇不可不报。前次派大将蒙骛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被赵兵击溃,蒙骜惨死于乱箭之中。此耻不可不雪!”

刚成君蔡泽奏道:“大王,臣以为伐赵之事是否可以这样进行:赵国与燕国世代有仇。赵强燕弱,今燕国依附于赵国,绝非出于真心,如能说服燕国,合力攻赵,岂不更易?”

秦王:“爱卿说得也是。那么,如何说服燕国呢?”

蔡泽:“臣请求出使燕国,说服燕王,让其效质称臣,以孤赵势。然后与燕国共同伐赵,以扩大我河间之地,岂不是莫大之利吗?”

秦王:“就照爱卿说的办。”

燕国。蔡泽在游说燕王。

蔡泽:“赵国屡败燕国,赵国乃燕国之世仇。燕国有仇不报,有耻不雪,反而与赵共事,以仇为友,这真叫人想不通。大王,请您想想,燕国也算得上万乘之国,怎甘心屈耻于赵之膝下?燕赵两国现在表面上和好,联合起来与强大的秦国相对抗,而实际上是各怀异心。胜了,利归于赵;败了,则祸归于燕。请大王三思。”

燕王:“寡人并非心甘情愿地屈服于赵国,而是我燕国无力与之对抗呀!”

蔡泽:“我亦深知燕赵世代有仇,大王从兵于赵乃迫不得已。今天,秦王欲修五国合纵之怨,这正是燕秦和好的难得机会。大王如果派太子到秦国作为人质,再请求秦国派一大臣到燕国为相。这样,燕秦之交固于胶漆,合燕秦两国之力攻赵,燕国雪耻于赵不难矣。”

燕王:“善哉!就请您转告秦王,寡人让太子丹为质于秦,再请秦派一大臣来为燕相,就这么定了。”

六十岁左右的文信侯吕不韦在处理公务。

太史:“相爷,您让我占卜一下派遣张唐去燕国为相卦势如何,占卜结果大吉。”

吕不韦:“好。派人通知张唐,让他收拾行装,三天之后出使燕国。”

太史退出,吕不韦在整理公文。

一臣来禀:“相爷,张唐有疾在身,说不能远行,请大人重新派人。”吕不韦:“看来我得亲自往请了。”

吕不韦驾车亲自来到张唐府。

张唐:“身患小疾,没能远迎,请相爷恕罪。”

吕不韦:“别客气了。我今日亲自登门,专就出使燕国之事和你相商。燕派太子丹入秦为质,秦遣一臣入燕国为相。昨日我令太史占了一卦,将军使燕为大吉。请以国事为重,切勿推辞。”

张唐:“国家大事,义不容辞。可派我去燕为相,恐有所不妥吧?”

吕不韦:“请讲。”

张唐:“去燕国必经赵国。作为秦国大将,我屡次率兵伐赵,赵国人恨透了我。最近,赵国还扬言,如有活捉我张唐的,可以得百里之地的封赏。您说,让我到燕国去能合适吗?”

吕不韦心中不乐,说:“那依你之见呢?”

张唐:“最好另派他人,请相爷谅解。”

吕不韦满心不快地离开张府,回到自己府中,闷闷不乐。

此时,从众客卿中走出一位十二岁的少年,名叫甘罗。

甘罗走近吕不韦,施礼道:“大人满面愁容,好像心思重重,有什么不快之事请讲出来,我们这些人也好为您分忧呀!”

吕不韦一看是甘罗,十二岁的孩子,哪把他放在眼里?遂不屑一顾地说:“甘罗,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去去去!”

甘罗:“大人,甘罗我年纪虽小,却通事理。祖父甘茂在世之时,为秦效力,德高望重。甘罗从小在祖父的教育下,读诗书,学兵法,对国家大事,也时时在心。我察颜观色,知道大人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尚未能安排妥当,有什么我们可以去做的,请尽管吩咐。为国效力乃臣之职责嘛。”

吕不韦叹了口气,说:“讲给你小孩子听又有何用?”

甘罗:“说不定能为您分忧呢?”

吕不韦:“我欲使张唐入燕为相,张唐推托路经赵国不便,坚决不肯去燕国。我考虑再三,还是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

甘罗:“派张唐到燕国去为相,这有何难?大人何不早说?请让我去张府一趟,保证成功。”

吕不韦怒斥道:“去,去!我亲自登门请他出行他都不肯,你乳臭未干,有何能耐,竟说此大话?”

甘罗:“昔日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甘罗今年一十二岁,比项橐当年还长五岁。我去说服张唐,若不成功,您再训斥我亦不为晚。天下之大,能者甚众,怎么可以以年纪大小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呢!为国出力臣之本分,作为相国,怎么能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变脸训斥有志之士呢?”

甘罗语言犀利,干脆利索,有理有据,说得吕不韦有口难张,对甘罗刮目相看。吕不韦将信将疑地问甘罗:“照你这么说来,说服张唐入燕为相,你有把握喽?”

甘罗十分肯定地说:“有把握!”

吕不韦:“你如能说服张唐人燕,事成将提拔您为上卿!”

甘罗:“此话当真?”

吕不韦笑道:“哪会有假?就请你去试一试吧。”

甘罗说:“告辞!”走出厅外。

张唐府。家奴:“门外有一位少年求见,自称是吕不韦门下客卿,名叫甘罗。”张唐:“让他进来。”甘罗装着很伤心的样子,揖见张唐:“甘罗拜见张将军。”张唐见是一位孩子,遂轻视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找我有什么事?瞧你这个样子,就像死了人似的!”

甘罗:“小子乃甘茂之孙甘罗,特来贵府给您吊丧的。”

张唐一听,火冒三丈,说:“毛头乳儿,怎么竟说混账话?我又没死,你来吊什么丧?去,去,去!”

甘罗:“大人别生气。我看大人虽没死,可死期已临近了。可你自己还没觉察到呢。”

张唐:“小孩子怎敢在此放肆!”

甘罗:“小子不敢放肆。大人的死期的确快要到了。”

听着甘罗十分肯定的语气,张唐吃惊地问:“此话怎讲?”

甘罗不慌不忙地坐下来,慢腾腾地问:“您为秦国立下的功劳,跟秦国的武安君大将白起相比,谁的更大?”

张唐:“武安君白起大将,率领大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攻城破敌,不计其数。我的功劳不及武安君的十分之一。”

甘罗又问:“好。您再说说,当年受秦国重用的应侯范睢,与现在的文信侯吕不韦相比,他们两人,谁的权威更重呢?”

张唐回答道:“现在的文信侯的权势远远重于当年的应侯。”

甘罗:“您真的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文信侯吕不韦的权势远远地超过当年的应侯范睢吗?”

张唐:“当然清楚喽。”

甘罗:“那好!当年的应侯范睢欲使武安君白起去攻打赵国,白起不愿出行。应侯一怒,一代名将白起就在离咸阳城七里的杜邮很快被处死。这件事人人皆知,当然您更清楚。”

张唐:“是呀。”

甘罗:“如今,权势比当年应侯范睢大得多的文信侯吕不韦,亲自登门,请您这位功劳远远不如武安君白起的大将军到燕国为相,而您却不肯奉命出行。昔日应侯不能容忍武安君,而今文信侯却能容得您张大人?因此我敢说,您的死期不远了!”

张唐脸色徒变,虚汗直冒,十分惊恐,连忙问:“这如何是好?”

甘罗:“快向文信侯认错,听从他的派遣,速速打点行装上路。”

张唐十分感谢,连声说:“多谢指点。张唐明日便向文信侯谢过出使燕国。”

甘罗:“甘罗告辞了。”

吕不韦相府。

甘罗禀告吕不韦:“大人,张唐已同意入燕为相了。他还准备前来向您谢罪辞行,不日即动身往燕。”

吕不韦惊奇地问:“他真的同意了?”

甘罗:“那还有假?”

吕不韦高兴地说:“年纪虽小却能成大事,不愧是名臣之后呀!”

甘罗:“大人,张唐经臣说服,同意相燕,乃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他的心里仍然是害怕赵国。我想请大人借给我五套车马去赵国,为张唐到燕国去打开一条通道,行吗?”

吕不韦:“行!”

秦王早朝。

秦王对吕不韦说:“爱卿,派张唐入燕为相之事办得如何了?”

吕不韦:“禀大王,臣请张唐入燕为相,张唐先是称病,后又说自己屡次伐赵,赵人怨之甚深,去燕必途经赵国,恐有不便,不肯出行。”

秦王:“那怎么办?”

吕不韦:“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为臣客卿。这小孩自告奋勇说定能说服张唐相燕。臣先是不信,后看他思路敏捷,言词锋利,行动得体,聪明过人,就让他去试试,结果一说就中。张唐不日即动身往燕。”

秦王:“嗯,这孩子倒很机敏能干。”

吕不韦:“甘罗还请求让他先去赵国,游说赵王,为张唐往燕打开一条通路。”

秦王高兴地说:“好!快宣甘罗进殿!”

甘罗进殿,叩见秦王。

秦王:“起来吧!”

秦王见十二岁的甘罗眉目清秀如画,举止落落大方,心中已自喜欢,遂问道:“寡人也知道你很有才能。此次你请求去见赵王。你打算用何言语去说服他?”

甘罗:“察其喜惧,相机而进。言若波兴,随风而转,不可以预定也。”

秦王:“嗯,说得也是。这样吧,寡人给你良车十乘,仆从百人,从之使楚。”

甘罗:“谢大王。”

赵国。赵王与群臣议事。

赵王:“这次,秦国派蒙骛与张唐督兵五万,来攻打我赵国,被我埋伏在太行山林木深处的庞燰军伏击,秦军大败,蒙骛死于乱箭之中。我军大败秦军,秦国必不甘心,我们要有所预防才是。”

一大臣:“禀大王,臣听说秦国已说服燕国,燕派太子丹入秦为质,秦派张唐人燕为相。燕秦两国通好,共同对付我赵国。”

赵王:“燕秦通好,合谋攻赵,形势严峻。众卿看这局势如何应付?”

有人进来禀报:“秦国派来使者。”

赵王喜出望外,问:“秦国的使者?”

“是秦国派来使者。”

“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离城还有五十里。”

秦王:“快!快去准备。你们与寡人一道,到郊外二十里处,隆重迎接秦国使者!”

赵国都城邯郸郊外二十里处。

赵王与众臣恭迎秦国使者:文武官员列队两侧,鼓乐旌旗震耳耀目,赵王于车驾中恭候。

忽探马来报:“秦国使者到!”

鼓乐齐鸣,庄严肃穆。赵王下驾恭迎。

只见秦国使者队伍如一条长龙,良车十乘,侍从百人,威风凛凛前来。

秦国使者甘罗落落大方地下了车,彬彬有礼地向恭迎的赵王走来。

赵王迎上前去一看,秦国的使者乃一位身高五尺的小儿,可气度不凡,竟也不敢怠慢。赵王上前,甘罗拜见曰:“秦使甘罗拜见赵王。”赵王还礼曰:“欢迎秦使前来敝邑!”看到秦使如此年少,不觉暗暗称奇。

赵国官员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秦国派此小儿使赵,未免太看轻赵国了吧!”

“别看年幼,也许是有能耐之人呢,不能以年龄的长幼取人啊!”

“能力再大,毕竟是个小孩呀!”

赵王迎下甘罗,并肩前行,问道:“以前为秦国通三川之路之者甘茂,先生何以称呼?”

甘罗:“臣之祖父。”

赵王:“先生乃名将之后,可谓将门出虎子呀!不知先生年庚几何?”

甘罗:“虚度十二年华。”

赵王:“秦廷年长者比比皆是,为何派你这样一位童年孩子出使我赵国?”

甘罗不卑不亢地说:“秦王用人,各因其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年纪最幼,所以就派臣来出使赵国了。”

赵国众大臣惊得目瞪口呆。

赵王见其言辞磊落、锋利,遂不敢小视甘罗,连声说:“请先生上车回宫,寡人当盛情款待。”

甘罗:“谢大王。”

赵王、甘罗车驾并行回邯郸赵宫。

赵宫,赵王设盛宴款待甘罗一行。

酒宴中,宾主频频举杯。

赵王举杯对甘罗说:“先生屈驾赵邑,乃赵之荣幸。敝王敬先生一杯,祝秦赵两国通好,永息干戈!”

甘罗亦举杯说:“感谢赵王盛情款待。为秦赵通好干杯。”两人一饮而尽。

赵王:“不知先生此次来赵,有何见教?”

甘罗:“不敢,不敢。燕国太子丹入质于秦,不知大王听说了没有?”

赵王:“寡人听说了。”

甘罗:“秦国打算派张唐到燕国为燕国丞相,不知大王听说了没有?”

赵王:“寡人也听说了。”

甘罗:“燕太子丹入质于秦,是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是秦不欺燕也。燕秦两国互不相欺,结为友好,两国如果联合起来,这对作为燕国的邻国赵国将是一个莫大的威胁呀!”

赵王:“燕赵两国世代有仇,赵强燕弱,赵国本不把燕国放在眼中。如燕秦结盟,对我赵国就构成了威胁。但不知秦国为何结好于燕国?”

甘罗:“我秦国的意图是非常清楚的呀!前次秦赵交战,秦败于赵,强大的秦国能忍下这口气吗?如秦燕结盟,合力攻赵,一可雪败赵之耻,二可广河间之地。秦燕修好,对秦国有利,何乐而不为?”

赵王:“您是秦臣,熟悉秦事,万望先生为敝王指出一条破解之路。”

甘罗:“大王不必担忧,甘罗此行正是为了解赵国之困也。”

赵王:“请先生指教。”

甘罗:“燕太子丹已入秦,而秦张唐目前尚未动身往燕。阻止燕秦通好尚存一线希望。”

赵王急切地说:“对!对!若能及时说服秦王,不派张唐入燕,秦燕之盟不就难以结成吗?”

甘罗:“大王说得有理!”

赵王:“这……恐怕还得有劳先生啊。”

甘罗:“这……空口说白话恐怕也不行啊。”

两人相对沉默。

甘罗:“这样吧,大王不如大方一些,割河间五所城献于秦国,广其河间之地,以讨秦好,秦国必领赵国的割地之情。臣立刻返回秦国向秦王述说赵王的诚意,劝说秦王,停止张唐往燕之行,以绝燕之好,而与赵为欢,岂不妙哉?”

赵王:“好。”

甘罗:“再者,强大的赵国若去攻打弱小的燕国,秦国坐视而不去救燕,赵国必定大败燕国。这样,赵国所得到的岂不远远超过五个城池?”

赵王高兴地说:“就照先生的意思办!来,为秦赵通好,干杯!”甘罗:“干杯!”赵王令下属:“快去取黄金百镒、白璧二双赐于先生!”赵王又令:“将河间五城地图取来付于先生!”侍者奉上黄金、白璧和地图。甘罗展开地图,心中暗喜。

十一

秦国。秦王早朝。

吕不韦:“启奏大王,甘罗出使赵国,以其机敏善辩,说服赵王,不用一兵一卒,赵国拱手奉献给我国五座城池。甘罗现在已成功返回。”

秦王:“甘罗现在何处?”

吕不韦:“在殿下听命。”

秦王:“快宣他进见。”

甘罗进殿,拜见秦王。

秦王:“甘罗,你年岁虽小,却大智大勇,不用一兵一卒拿回五座城池。你为我河间之地的扩大,出了力,立了功。寡人要好好地奖赏你!”

甘罗:“谢大王!”

甘罗捧出赵国奉献的河间五城之图,呈于秦王。秦王展开地图细细察之。

秦王大喜道:“河间之地赖孺子而广!孺子之智,大于其身也!”

吕不韦:“大王,那拟派张唐到燕国为相之事如何处置?”

秦王:“那也就没有必要去了。”

张唐在下连忙叩拜:“大王英明,张唐叩谢大王。”

张唐叩拜后,转身对甘罗说:“没想到先生睿智,张唐我真是感激不尽啊!”甘罗:“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十二

赵国。赵王早朝。

赵王:“秦使甘罗已返回秦国,不知秦国有何动静?”

大臣甲:“听说甘罗回秦国后,呈上五城之图,秦王大喜,遂决定不与燕国结盟。原打算派遣张唐入燕为相,现在已决定不派了。如此看来,秦与我国修好尚有可能。”

大臣乙:“秦不助燕,此乃大好时机,我们何不乘机而动,以扩大我国的疆域?”

赵王:“爱卿,你说说我们如何乘机而动?”

大臣乙:“立刻出兵伐燕,取之数城易如反掌!”

秦王:“爱卿说得对!庞燰、李牧!”

庞燰、李牧:“末将在!”

秦王:“令你二人合兵伐燕,马上出发,直取上谷诸城。”

庞燰、李牧:“末将领命!”

十三

庞燰、李牧率数万赵军进攻燕国,接连破敌,先后夺取上谷三十座城池。

十四

秦廷,秦王与众臣议事。

一人进奏:“启奏大王,赵国派来使者说,赵发兵攻燕取燕城三十座。为报答秦国,赵将其中十一城奉献给秦国。这是十一城地图。”

秦王十分高兴地接过地图,说:“太好了!扩大疆域,一统天下,是寡人的愿望,但愿能早日实现。我秦国没动兵戈,前后获取十六城,这功劳应归于甘罗!甘罗!”

甘罗:“臣在!”

秦王:“寡人封你为上卿!这是授予你的相印!”

甘罗:“谢大王!”

甘罗手捧相印,脸上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