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才高八斗
曹子建才高八斗
一
东汉建安五年,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发生。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包围了曹操在白马的军队。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部队突袭白马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延津。随后派兵偷袭乌巢,烧毁袁军屯粮,使袁军完全失去斗志。最后,双方决战于官渡,曹军全歼袁军,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袁氏政治中心邺城。此时曹操已年届五十。
二
九月。秋风瑟瑟,大雁南飞。
攻下邺城的曹军官兵们在城内城外列阵演练,只见旌旗猎猎,战马嘶鸣。
曹操带领诸将步行巡视邺城,望着官兵们疲惫的身体,抚摸自己半白的鬓须,仰视天空中阵阵南飞之雁,不禁感慨万千,赋诗一首:“鸿雁山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飞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销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渊,猛虎步高冈。孤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吟罢,继续巡城。至城外一角,只见一十五六岁的英俊少年,骑着一匹白马,手拈长弓射靶,来回数趟,连中靶心,众官兵连声喝彩:“妙手神箭!”“好箭法!”
曹操定睛一看,骑射之少年乃是自己的二儿曹丕,心中不觉欣喜,遂停住脚步。
曹丕一眼望见是父亲一行,即刻翻身下马,趋前问安:“父亲大人早安!”
曹操:“起来起来,继续演练去吧!”
曹丕说着“儿遵命”,飞身上马,指挥官兵,布阵演兵。
曹操暗自欢喜。曹操一行来至城楼,忽听有人高声吟诵:“羽檄从此来,厉马登高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原来是曹操的第四子曹植在赋诗寄怀。曹操迅速登上城楼。
十二岁的曹植精明潇洒,身穿普通衣衫,毫无贵族子弟的习气。曹植与三四位同龄少年正在阁楼之中吟诗抒怀。
一少年:“子建兄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抱负远大,志气高强。佩服佩服!”
曹植:“丁兄过奖。”
曹操悄悄走人,故意绷着脸,大声说:“好啊!城下战马嘶鸣,楼上却一片斯文,真是两个天地啊!”
众人惊呆,一语不发。
只见曹植不慌不忙,神情自若地对父亲说:“父亲大人,您不是经常教导孩儿习文习武,将来好建功立业吗?我们几位正在赋诗咏怀。孩儿将所作之诗给您听听好吗?”
曹操笑道:“不用念了,为父已听过了!你刚才的诗中不是在歌颂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吗?有此志向和抱负,正是为父所愿望的呀!尔等应惜时如金,文武兼备,随时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曹植:“孩儿知道了。”
曹操:“走,你们一起随我去军营看看。”
三
晚上,曹操独坐卧室,浮想联翩:
在河南穰县,与张肃作战,曹操战败,落荒而逃,坐骑中箭,跌落下马。长子曹昂急忙来救,让下自己的坐骑,扶曹操上马。曹昂和另一将两人合乘一骑,被追兵赶至,射杀阵亡。曹操得脱……
丁夫人责备曹操“不惜子命,何以为父”,曹操无言以对。丁夫人与曹操决绝,离开曹家……
曹操想至此处,悲痛欲绝,泪流如注:“昂儿,为父愧对于你啊!”
三子曹彰,勇猛过人,跟随曹操到处征战,出生入死。曹操对他说:“你只知道弯弓驰马,棹枪击剑,凭一夫之勇,能成大事?”曹彰答道:“大丈夫要学卫青、霍去病,领十万军兵,纵横驰骋,建功立业,何须死啃书本?”
想到此处,曹操笑首摇了摇头。
二子曹丕。在一次宴会中,奋威将军邓展表演使用五种兵器,精湛的技艺博得满座喝彩。有人提议:“何不将你的绝技——“空手入白刃”使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邓展遂与曹丕进行比试。曹丕随手拿起一截甘蔗作为剑与邓展比试。交手数合,即多次击中邓展双臂,左右大笑。邓展不服,要求再次比试,结果只一个回合即被击中脑门,满座皆惊。
曹操想至此,拿起曹丕所写七言诗《燕歌行》浏览,并轻声念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曳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读罢,曹操自语道:“丕儿文武兼备,恭言谨行,可托大事,可就是有些妇人之仁。”
四子曹植豪放不羁,才华横溢;曹植五岁之时,曹操与之谈经论道:“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植儿,你能理解其中之意吗?”
曹植答:“儿自然理解。孟子说,‘住在天下最宽阔的居所,立于天下最佳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他要求人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是吗?”
曹操:“是的。”
曹植:“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曹操笑着说:“那你说呢?”
曹植:“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曹操大笑:“好一个大丈夫!”
想到此处,曹操自语道:“植儿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志向远大,不好虚饰。可托重任。可就是有点不拘小节……”
四
邺城,曹操设宴于新建成的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北隅,台高十丈,有屋百间,台上殿阁鳞比,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楼顶有铜铸孔雀,高一丈五尺。
曹操与诸子宴于台上,即兴作赋。
曹操:“拿笔墨来!我要即兴作赋,咏颂铜雀台!”
侍者递上纸墨,曹操饱蘸浓墨,“登台赋”三个大字映入眼目。曹操奋笔疾书,一篇《登台赋》顷刻而就。
曹操:“拿下去,尔等传阅传阅。”
诸子争阅,惊叹折服。
曹操:“好了,现在该轮到你们了。你们每人也作诗赋一篇,限时二刻。”
诸子交头接耳,手忙脚乱,惟有十五岁的曹植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他背着手,低着头,踱步片刻,迅速提笔,一篇《孔雀台赋》顷刻而成。
曹植:“父亲大人,孩儿赋已写好。”
众人惊讶。曹操亦感惊异,遂说:“那就把你所写的给我们念一念吧!”
曹植大声念道:“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冀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夫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曹操喜形于色,连声叫“好”。
曹丕表面奉承,心存忌妒。
五
铜雀园内,花木扶疏,小桥流水,凉亭曲径,风光宜人。
十八岁的曹植与他的好友王粲、丁仪、徐干等在作诗评文。
三十岁出头、个子不高的王粲:“诸位,诸位,天下战争不断,百姓啼饥号寒。为躲兵灾,我曾南下避难。途中见一母子,骨瘦如柴,甚是可怜。这妇人为了活命,竟将幼子弃于草丛之中!让人目不忍睹。战争何时能结束?天下何日能太平?愚兄有感而发,吟诗一首,在此现丑,请勿见笑!”
众人:“快念与我们听听!”
王粲:“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攀霸陵岸,回首望长空。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曹植:“王粲兄的这首《七哀诗》耳闻目睹,真情实现,感情诚挚,动人心脾。读之甚哀,听之哀甚啊!对于战争,我们的体会都很深刻,战争给国家,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前些日子,随父西征马超,路过洛阳,遭受战争创伤的古都已是满日疮痍,残破不堪。”
曹植接着高声吟诵五言诗一首:“步登北芒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僻,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丁仪:“昔董卓焚烧洛阳,一晃二十一年过去。洛阳城内残垣断壁,城外荒芜良田。正如子建所云‘千里无人烟’啊。这战乱何年方能结束?”
徐干接着吟诵:“沉都结愁忧,愁忧为谁兴?念与君生别,客在天一方。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下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力,仿佛君容光……”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曹植:“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青波,好鸟唱高枝。”
王粲将手一挥,对曹植说:“停!停!大家听清了没有?子建这诗里连用了三段对句,明月对列宿,清景对参差;秋兰对朱华,长坂对绿池;潜鱼对好鸟,青波对高枝。真是绝妙好辞!”
徐干抢着说:“还有!还有!‘秋兰被长坂’中的“被”字和‘朱华冒绿池’中的‘冒’字,此二字精磨细琢,形象准确。子建的深厚功底由此可见矣。”
曹植:“诸位过奖了。来!来!我们再干上几杯,乘兴而赋,你们看如何?”
众人:“来来!干杯!干杯!”
六
丞相府。曹操与卞夫人。
曹操:“丁冲与我们交情甚厚,听说其兄弟丁仪很有才气。我们欲将女儿清河公主许之为妻。丕儿坚决反对说,‘女人家喜欢美男子,丁仪眼睛细小视物不清,恐难为公主所悦,不如嫁与伏波将军之子夏侯林。’前天,我接见了丁仪,与丕儿所言截然不同。与之谈论政事、文章,他对答如流,才华横溢!丁仪乃优秀士子,即使他双目致盲,我也愿意将女儿嫁给他!此乃丕儿让我出错哇!”
卞夫人:“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啦。”
说话间,家人禀:“司空府掾丁仪、丁冲二兄弟求见。”
曹操:“快请进!”
丁仪兄弟拜见曹操。
曹操:“你们两位来得正好,我有一些情况想问问你们。”
二丁:“丞相请讲。”
曹操:“你们经常与植儿一起赋诗作文,你们觉得植儿的文采与为人到底如何?要讲真话,不要奉承。”
丁仪:“临淄侯天性仁孝,发于自然,而聪明智达,其殆庶几。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实天所以钟福于大魏,而永授无穷之吉兆也。”
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地说:“植儿令我喜爱,真的如卿所言,我欲立之为嗣,如何?”
丁冲:“此事关系到国家盛衰、天下存亡,非我辈愚劣琐贱者所敢妄言。我听说‘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至于君不论明暗,父不问贤愚,却能了解其臣下和儿子,原因何在?在于相知非一事一物,相尽非一朝一夕。更何况且丞相圣哲,教子有方!今发明达之命,吐永安之言,可谓上应天命,下合人心,虽是须臾之间作出的决定,却可以垂之于万世。不避斧钺之诛,敢不尽言!”
曹操听后点头称道。
七
曹丕向贾诩请教“自固之本”。
曹丕:“家父有意立四弟曹植为嗣,丕不甚惶恐,不知何以自固,想请先生指点迷津。”
贾诩:“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在尔父丞相面前尽可能地表现出躬谨谦虚,忠厚笃信,饱学真才,可托大事的形象来。”
曹丕:“多谢先生指教。”
八
晚上,一辆马车停于曹丕宫内,曹丕迎上,搀出在车上竹篓中爬的朝歌吴质。
密室,曹丕向吴质请教。
吴质:“丞相对曹植有所偏爱,因为他才华出众。你何不写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显示出你的才华来?”
曹丕:“我己写就一篇《典论》,请先生过目。”
吴质看毕,连声道“好”。停了一下,又说:“好就好在你站在文坛的高处,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当今建安七子的作品进行评析,提出各类文体的标准,表示发愤著书立说,主张文人以立言为荣。文章既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又表明只求著书立说,无有从政渴望。要想击败对方,首先要隐蔽自己呀!”
曹丕:“先生高见。”
吴质:“明日丞相出征,你们兄弟送行,曹植必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将军你依我计,只管拜伏于地,泪流纵横,不出一语。丞相必认为曹植华而不实,惟有你才是赤诚之心。”
曹丕:“多谢先生指点。”
吴质:“时辰不早,快快送我出宫。”
曹丕将吴质送入竹篓中,车马驶出宫门。
九
曹植宫中。曹植与刘帧对饮。
曹植:“饮酒作诗,乃人生之乐趣。倾东海之水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笔,酒助诗兴意更浓啊!”
刘帧:“临淄侯啊临淄侯,你只看重写诗作赋,豪侠放纵,而不注意其他方面的小节,有可能招致旁人的非议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哟。”
曹植:“先生说的也是。”
十
曹植宫中。曹植与杨修交谈。
曹植:“吾虽德薄,位为藩侯,应该上为国家,下泽百姓,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倘若我的志向不能实现,我将采史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不能从政建功,则著书立说,以流传后世。”
杨修:“从政无妨修学,建功何碍文章?古今圣贤,建功立业与著书立说总是兼而得之。魏王有意立你为嗣,我认为你应多方努力,成就大业为是。魏王家臣邢颐及身边侍从,都曾向魏王建议立曹丕为嗣。还有人告诉我,曹丕数次夜请朝歌吴质入宫问计,与之密谋。所有迹象表明,曹丕已在暗中活动,不可轻视呀。今日我已将吴质夜入与谋之事禀报了魏王。”
十一
曹丕宫中。曹丕与吴质密议。
曹丕:“杨修将我与先生夜谈之事禀报于父王,这如何是好?”
吴质:“没关系。明天夜间,仍然以车载篓,竹篓内装满绢帛,像往常一样出入。杨修如再禀报,魏王必派人来查验。一查并无此事,则杨修将会被以诬告之罪而受惩罚,这不更妙?”
曹丕:“先生足智多谋,曹丕多谢了。”
十二
第二天夜间,一辆马车驶向曹丕宫门,被曹操派来的军卒拦住搜查,结果是车载绢帛而不是吴质。
军卒将检查结果报告曹操:“禀丞相,我等奉命前往搜查,车中除了绵帛之外,并未有人,更无什么吴质。”
曹操大怒:“杨修竟敢欺骗诬陷,好大的胆!”
十三
一次,曹操考查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
曹操:“你二人听清,城东有人送来一密件,为父让你二人出城取来。丕儿从南门出,植儿从北门出,看谁先回。去吧!”
二人骑马,各奔南北。
曹丕至南门,欲出,被将士拦住。曹丕无奈,遂垂头丧气而归。
曹植至北门亦被军士拦信。曹植大声喝道:“魏王有令,让我出城,快快让开!”军士坚持不开,曹植挥刀斩守门军士,强行出门。
两人回见曹操。
曹操哈哈大笑。
十四
文昌殿。邢颐:“立长为嗣乃古今一律,魏王思之。”崔琰:“废长立幼,恐招非议,还请魏王慎重再三。”曹操一时拿不定主意。
十五
曹操密召贾诩,屏去左右。
曹操:“立谁为嗣,困扰了多年,至今还拿不准主意。依爱卿看呢……?你为何问而不答?”
贾诩:“我正在想一件事。”
曹操忙问:“所想何事?”
贾诩:“我正在想袁绍废长立幼之事。”
曹操:“袁绍?覆亡?啊!哈……!”
十六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文昌殿。群臣。
曹操:“曹植!任命你为中郎将,率兵救援固守樊城的曹洪,明天一早出发!”
曹植:“是!”
十七
晚。曹丕置酒为曹植贱行。曹丕:“这次出征,干系重大,相信四弟定能大败关羽,解樊城之围。来,为兄为你壮行,多饮几杯。”
曹植:“弟已过量,不能再饮。军中之事还须预先安排。”
曹丕:“四弟海量,再饮几杯亦有何妨?来!干杯!”
曹植已醉:“来,干杯!”
曹丕再三劝酒,将曹植灌醉。
十八
曹操卧室。
曹操吩咐侍从:“去把植儿叫来,我有话交待。”
曹植醉醺醺地进来,曹操看此情景,遂心灰意冷,冷冷地说:“醉成这般模样,怎能委以重任?把他带回去休息吧。速叫儿前来见我。”
曹丕狂喜不已,即刻来见其父。
曹操:“明日由你率军,即刻赶赴樊城。”
十九
文昌殿。曹操、曹植及群臣。
曹操大怒:“司马门惟有帝后车驾出门方可开启。你竟敢酒后驰马御道,大开司马门,这是犯了大禁!你知道吗?当初以为你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想不到……带公车令!”
守卫宫门的公车令被带到。
曹操:“公车令失职,即刻拉出斩首。”
公车令被拖出斩首。
曹操:“杨修泄漏机密,交构诸侯,挑拔离间,罪不可赦,喻之赐死!”
众人面面相觑。
二十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洛阳。
灵堂。曹丕、曹植等祭奠的场面
曹彰,浓浓的黄胡须,性格刚强勇猛。曹操病死,曹彰在外,直到设灵堂方才赶到。祭奠毕,兄弟们含着十分悲痛的心情离开灵堂。
曹彰与曹植手挽手,走在前面。曹彰说:“先王在弥留之际传召我,定是想让我提议立你为嗣呀!”曹植冷静地劝阻道:“不可,不可。难道你没见袁氏兄弟的结局吗?”
曹丕在后看着他们,心中十分忌恨。
二十一
十月。洛阳,汉室宗庙。
汉献帝率群公卿士告祠高庙。
汉献帝颁诏:“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覆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尧舜之举。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今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诏毕,献帝下坛,脱下皇冠服,入列群臣。
曹丕身着皇服皇冠,由二太监引领登坛,受玺,禅位,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
二十二
曹植宫中。
曹植与南阳太守杨俊对饮,半醉。
曹植:“丁仪、丁冲及其两家全部男口,均被诛戮,曹丕的心肠好狠毒啊!我的好友杨修被杀,二丁兄弟又惨遭荼毒,不日亦将轮到我的头上了!”
杨俊:“你不是已经把你父亲赐与你的铠甲、骏马和银钱全部呈献给他了吗?这足以表明你绝无与他对抗的企图。难道他连一点兄弟之情也不讲吗?”
曹植:“杨太守,你我为故交。先前在立谁为嗣的争论中,你一直为我美誉,站在我这一边。他继承了魏王之位后即杀害了二丁兄弟及其两家全部男口,消灭他的反对势力。你我关系非同一般,你更须当心才是。何况他现在已当上了皇帝。”
杨俊:“你亦须谨慎行事,方可保身。”
曹植纵声大笑:“哈哈,除了喝酒作诗,我还有何求!”说毕吟诗一首:“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二十三
曹植宫。
家臣来禀:“文帝下诏说,南阳太守杨俊治政不力,市不丰乐,已令其自杀。”
曹植悲痛已绝,以酒浇愁,大醉。
二十四
卞太后召见曹丕。
卞太后:“卞兰向我报告说植儿整日酗酒,心存异术,结党营私,我也信以为真。可事实并非如此。植儿生性侠爽,放荡不羁。我已了解确切,植儿对你毫无异心,只是你们兄弟的性格不同而已。他的几个好友均已被诛,手中亦无兵权,何能谋反。你们一母同胞,若相互猜忌甚至陷害,叫我这做母亲的如何活得下去哇!”
曹丕:“母后放心,孩儿绝无害弟之心。我于天下无所不容,何况同胞骨肉?”
卞太后:“这样说来,我也就放心了。”
二十五
御殿。
一大臣:“启奏皇上,鄄城王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罪不可恕。”
又一大臣:“启奏皇上,鄄城王曹植,借酒作诗泄忿,对朝政不满,罪不可赦。”
曹:“诸位爱卿,你们看如何处置?”
众臣议论纷纷。
曹丕忽心生一计,急忙传旨:“宣曹植上殿!”
曹植,衣衫不整,缓步上殿,叩见曹丕。
曹丕:“你起来吧,众臣纷纷启奏,你罪大当诛。这样吧,限你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诗成,免你不死;不成,也休怪无情了。”
曹植:“谢皇上!”
曹植站起身,举步向前,不加思索,吟出了五绝一首:“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吟完诗,刚好七步。
众臣惊羡不已,曹丕面带愧色。
曹植缓步退出御殿。
二十六
御花园。曹丕与曹彰散步。曹丕:“兄弟南北征战,鞍马劳顿。此次回来宜多歇几日。来!我来与你下一棋。”
曹彰:“好吧!”
二人至凉亭中,坐定,开始下棋。
侍者送来茶水,二人边喝边下。
曹丕:“将军!”
曹彰:“啊?到底二哥棋高一筹,小弟甘败下风。”
侍者端上一盘红枣,又大又红的枣上下了毒。
曹丕指着盘中大红枣对曹彰说:“这大红枣又甜又脆,兄弟多吃几个。”自己拣了个小红枣首先吃了起来。
曹彰拣起大红枣,吃了起来,一连吃了几个,渐觉天旋地转,忙说:“这枣中……”话还没说完,就鼻口流血,倒在地上。
卞太后闻讯,赤着脚到处喊人打水急救,可附近的盛水器皿全部是干涸的,又急忙跑到井边,准备亲自打水,可井边连一个吊桶也没有,又急转身奔至曹彰身边。曹彰得不到及时抢救,气绝身亡。卞太后伏于曹彰身上大哭不止。曹丕此时也伏于曹彰身上假装痛哭流涕。
卞太后突然止住痛哭,问曹丕:“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而死?你说!”
曹丕:“孩儿也不知道是何缘故,会不会是中暑?”
卞后:“彰儿已回来多时,天气也不甚炎热,决不是中暑!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
曹丕:“难道这枣中有毒?”
曹丕说着,拔刀奔至侍者。
侍者急忙跪下说:“是皇上让……”
只听“咔嚓”一声,侍者话未说完,即被曹丕一刀了却了性命。
卞太后以怀疑的目光看着曹丕,一下晕倒在地。
曹植赶至,见状,惟有伏在曹彰身上痛哭而已。
二十七
曹植与白马王曹彪离开京都洛阳,返回封地。
曹丕派监国使者对其监视,不准他们同行同宿。
曹植怀着恐惧与愤恨的心情,写下《赠白马王彪》一诗,赠与曹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封疆。回顾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大谷何寥寥,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浩洗从横。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孤兽走索群,街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叹息。叹息一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乎将何时?收笔即长涂,援笔从此辞。”
诗毕,曹植泪如雨注。兄弟二人拥抱惜别,依依难分。
二十八
曹植的封地。
曹植饮酒作诗,弹琴而歌:“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焉下沉渊。惊飙接我去,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摇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若艰?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歌毕,狂笑不已,泪洒满面。
二十九
曹植醉酒,进入幻觉:乘白鹤,驾祥云,飞入天宫,有仙女前来迎接,口中念念有词:“尘世烦累,不若同归仙境,忘却烦恼,过一个清静的好日子吧!”仙女挽起曹植手臂,仙游而去……
幻觉消失。曹植酒醒。
只见他饱醮浓墨,写下了“洛神赋”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然后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