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或许是缘分吧,尽管告别了二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转行干了记者、编辑,十年过去了,还是忘不了教育。不知是什么原因,它一直促使我对教育问题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研究。这,可能就是缘分。

人们常把教师比成蜡烛,的确,教师是无私的,他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掏出来,毫无保留地灌输给他的学生,在这方面我有较深的体会;家长的心情更是如此,他巴不得自己的子女能一夜成材,在这方面我也有同样的体会;可学生呢,子女呢,他们整天地学,枯燥地学,多了也就烦了,效果反而不佳。于是,教师、家长、社会又开始对教育这个人人关心的问题进行反思。我,同样也在不停地思考着,企图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之道。

一个人能否成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个人的天然素质固然不可缺少,而后天的努力却更为重要。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的关心培养,同样不可忽视。个人天赋+主观努力+外在影响,一些天才人物往往就是这样造就而成的。

对于这些,我也曾作过调查研究,写过专论,还获过省级好新闻奖,理论探讨毕竟很抽象。那能否写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东西,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了以后能够从中获得某些教益呢?于是,我萌生了写一本让大人、孩子都愿意看的书的念头。《中国神童外传》就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仓促而成了。

本书选取了从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二十几位“神童”,通过其成长成才历程的再现,展示其成才的原因,让人们从中得到启迪。选取的“神童”系中国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具有某种代表性的人物。了解主人公的事迹及当时的背景,将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书中还糅进了不少诗词歌赋和经典名篇,读者也可以在轻松愉悦之中吸取知识营养,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文学熏陶。

在写作手法上,我试图借鉴影视作品的某些创作方法,尽量给读者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

书的题材大多取于正史,以保持历史人物的原貌;部分取于轶闻,以增加该书的可读性。参考书目主要有:《史记》、《二十五史》、《东周列国志》、《战国策》、《资治通鉴》、《唐才子传》、《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容斋随笔》、《古今笑》、《淮南子》、《儒林外史》、《上下五千年》、《古代名人故事》、《古代爱国者故事》、《名人轶闻》、《欧阳修传》、《唐伯虎》、《詹天佑》、《华罗庚》、《唐宋八大家》、《诗经》、《论语》、《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等。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曾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指点,在出版本书过程中得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审李春林先生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囿于作者的水平,书中肯定存在不少错谬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士银2002年1月1日于滁州醉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