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一代风流
唐伯虎一代风流
一
明朝。
苏州阊门臬桥头有一家酒店“唐记酒家”,店的左右两边悬挂两面锦旗,一面上书“鲈鱼”二字,一面上书“思妙”诗:“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酒店虽不大,但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酒店里的缸中养着鲈鱼、鳗鱼、虾等各种鲜活的鱼虾,缸的上方悬挂着各种肉类及野味。客厅摆着两张八仙桌,两边墙上挂着字画。
酒店的主人唐广德,约三十岁光景,在劈柴火,妻子邱氏在操作间烹调。儿子唐伯虎正在里间的书房学画。
一家人正在忙碌,门外来了客人。一位是有名望的画家沈周沈石田,三十五岁左右;一位是十七八岁左右的祝枝山祝允明;还有一位叫文征明,和唐伯虎年龄相仿,大约七、八岁,为沈周的徒弟。
唐广德急忙丢下劈柴斧头,热情地迎了上来,“沈先生,快请进!枝山,征明,来来来,这边请!”
沈周说:“唐老板,生意还好吧?”
唐广德:“好!好!有你们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光顾,我这个小店还能不蓬荜生辉?现在生意越来越兴隆。快请坐。”
众人就座。
唐伯虎从里间跑了出来,“沈先生好!祝兄好!”说着坐到文征明旁。
“伯虎呀,”沈周拉过唐伯虎,“把你的画拿来给我看看行吗?”
“好!”唐伯虎一溜跑入里间,拿来了刚刚作的素描,递给沈周,“请先生指点!”
沈周接过唐伯虎的人物素描看了看,说道:“嗯,很有想像力,画得不错。不过,画画是一门艺术,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现实为基础。创作可以适当夸张,但不能过分。过分就显得不真实了。你看,这人物的面部,五官的比例要适当。这鼻子与眼睛、嘴的距离很不恰当,离眼太近,离嘴太远,鼻子长上去了。对吧?”
唐伯虎:“嗯。”
沈周:“平时要注意观察,初学画,要多多临摹。”
唐伯虎:“我懂了。”
沈周鼓励道:“你天性聪明,又这么酷爱画画,只要你勤奋刻苦,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唐伯虎高兴得手舞足蹈。
唐广德在一旁笑眯眯地听。祝枝山开话了,“唐老板,沈先生夸赞你家伯虎,看把你喜得眼眯成了一条缝。还不快一点为我们准备几样拿手的?让我们吃的快活,我们就会让你更快活!”
“什么?”唐广德不解地问。
“快上好酒好菜,待会儿我再告诉你!”祝枝山说。
唐广德:“好!你说你今天要吃几样菜?”
祝枝山伸出右手说道:“就这么多吧!”
唐广德向厨房大声喊道:“夫人哪,今天给这几位大文人做五样好菜!”
祝枝山忙抢过话:“唉,不对,不对,怎么就给我们做五道菜?”
唐广德:“不是你要的吗?”
祝枝山哈哈大笑:“唐老板呀,你连五,六都不识,怎么能开酒店当老板?你好好数数这是几?”祝枝山说着又伸出了那只右手在唐广德眼前晃了晃。
唐广德眯着眼一看,祝枝山长着六个指头,遂恍然大悟,“咳!看我给忘了!”
众人捧腹大笑。唐广德又向厨房高声喊道:“夫人哪,再加一个菜,六道菜!”
唐伯虎走过去,好奇地拨弄着祝枝山大拇指旁多长出来的那第六个小指,猛地一拧,痛得祝枝山直叫唤,众人大笑。
祝枝山收回手,轻轻地拍了唐伯虎一下,对着唐广德说,“我说唐老板呀,你家这小子还真够厉害的哟。等一会,我准叫他来求我。哎呀呀,你说,你到底准备给我们做哪几样菜?”
唐广德:“你说吧,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要什么有什么!”
祝枝山摇头晃脑地吟出了两句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伯虎在一旁听出了门道,遂大叫:“妈妈,烧一盘野鸡,再烧一盘鳜鱼!”
祝枝山继续吟道:“凤尾香罗……”
祝枝山还未吟完,唐伯虎又高叫:“鸡翅一盘!”
祝枝山又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伯虎高叫:“茴香豆一盘!”
祝枝山继续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伯虎睁大了眼睛,叫不出名堂了。
祝枝山:“伯虎,报菜呀!”
唐伯虎:“这月落乌啼?”
祝枝山:“这月,圆形的;乌,禽类呀!”
唐伯虎猛省:“来一碗板栗烧鸡!”
众人点头称赞。
唐伯虎又叫道:“还有虾米炖豆腐!”
众人齐声夸赞。
不一会,夫人端上了菜。唐广德和唐伯虎亦陪着大家喝起酒来。
祝枝山:“老唐啊,弄这么好的菜给我们吃,不怕我们白吃了不给钱?”
唐广德:“此话差矣。你们的光顾给我带来更多的生意,这吃小亏占大便宜,何乐而不为?怕就怕你们不常来呢!”
祝枝山:“那好,以后我们就天天来!老唐啊,我今天特地给你儿子伯虎做媒来的。”
唐广德:“咳!别开玩笑喽!孩子这么小,说什么对象啊?”
祝枝山:“老唐啊老唐,再聪明的孩子没有高人指点也不行啊!”
唐广德惊喜道:“莫非?”
祝枝山大声道:“唐伯虎,还不快快磕头拜师!你不是早就想拜画坛泰斗沈先生为师吗?沈先生答应了。”
唐伯虎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忙跪拜。唐广德也激动得不知所措,连连说:“这太好了,这太好了。”
沈石田扶起唐伯虎,“吃完饭,你就跟我去好吗?”
唐伯虎:“好!先生。”
众人继续饮酒。
二
沈石田宅。四合院。后花园。
画室。唐伯虎望着自己画的画,洋洋得意。沈先生推门进来,伯虎迎上说:“先生,您看这幅山水画得……”
沈石田:“总体布局不错。要是再能细腻一点,浓淡适中,就更逼真了。”
唐伯虎面有不悦之色。
沈石田:“伯虎啊,你跟为师学画已有一年,大有长进。现在是不是想家啦?”
唐伯虎:“先生,我想回家看看。”
沈石田:“好吧。走,到那间房里,我们师徒小酌,为师为你饯行。”
唐伯虎高兴了:“谢谢先生。”
师徒二人来至后花园旁的一间小屋,家人摆上了菜肴,师徒二人边吃边谈。
唐伯虎打量这间小屋,发现屋虽小,可门竟有四个,而无一扇窗。四扇门除了刚才走进来的那扇是关着的,其余三扇均是开着的。一扇门外假山碧池,历历在目;另一扇门外,街道阁楼,人群熙攘;还有一扇门外是河中舟船来来往往。
沈先生对唐伯虎说:“来,咱们把这杯酒喝了。”
唐伯虎为先生斟酒。
沈先生:“伯虎呀,吃饭后,你先到花园里散散心,明天就回家去看望你母亲吧!”
唐伯虎十分高兴,
三大口两小口把饭吃完,站起身来对先生说:“谢谢先生。弟子现在就想回家,行吗?”
沈石田微笑着没有回答。
唐伯虎向沈先生拜了一拜,转身就往门外跑,只听“砰”的一声,他的头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又忙出第二扇门,又被撞了一下。他折回身从第三个门出去,头又被撞了一下。唐伯虎摸摸头,转向沈先生,不解地问道:“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呀?”
沈石田微笑着问:“你再仔细瞧瞧,这是门吗?”
唐伯虎慢慢走至门前,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推,不禁大吃一惊。他转过身来扑通跪下,对沈先生说:“这是先生作的画!先生,弟子不回家了,我要再跟您学画三年!”
三
唐伯虎作画题诗,画室里挂满了人物、花鸟、山水画,地上高高的一堆稿纸,不觉三年已过。
唐伯虎正凝神作画,沈先生走了进来。唐伯虎停下画笔,“先生早!”
沈石田微笑着点了点头,看了看挂画,然后又把目光注视到墙壁上的三扇“窗户”。
这三扇“窗户”原来也是唐伯虎画的三幅画。第一扇画的是窗外院中的假山碧池,荷花莲叶,凉亭曲径;第二扇窗外是碧空中的翔鸟;第三扇窗外是路上行人。
沈石田心中十分满意,对唐伯虎说:“伯虎呀,今天为师要在你的画室里饮酒。你又学了三年,已有功底。你陪为师喝两盅,我们边饮酒边评画,好吗?”
唐伯虎:“太好了!”
家人送上酒菜,师徒边饮边谈。
一只猫闻到桌上的鱼香,突然跳到桌上。唐伯虎一掌打去,那猫纵身一跳,想从“窗口”逃去,不料“咚”的一声被撞下来。那猫连跳三个“窗口”都被撞跌下来。
唐伯虎抱起猫,抚摸着,夹了一块鱼,送进猫嘴中。
沈石田哈哈大笑起来:“干杯!”
唐伯虎:“干杯!”
沈石田接着说:“伯虎哇,你学画四年,功夫已经不浅。明日赶快回家侍候母亲吧。”
唐伯虎:“谢谢先生。”
“干杯!”
“干杯!”
四
唐记酒店。傍中时分。
心神不安的唐广德在店门口踮着脚,向远处张望。
夫人邱氏上前劝慰道:“看把你急成这个样子,还不快坐坐歇歇!依我看,这秀才么……”
唐广德赶忙接过,“依你看,伯虎能中吗?”
邱氏:“肯定考中!”
唐广德:“我的心还是十五个吊桶打水。夫人哪,你想想,今天是发榜日子,天没亮伯虎就和梦晋一道去看榜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怎能不叫人担心?”
唐广德的次子十岁的唐子重蹲在父亲身边,也凑上两句:“担心什么?到中午哥哥肯定会回来帮助爹爹跑堂的。”
唐广德笑了笑,抚摸着子重的头说道:“你小孩子家懂什么?爹哪里需要你哥哥做帮手,爹做梦都梦到你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啊!”
正说着,祝枝山和沈石田走了过来。
“老唐,拿酒来。”祝枝山嚷道,“我跟石田兄有喜事告诉你。”
唐广德陡然来了精神。邱氏也忙不迭地将酒壶、酒盅摆到了桌上,又进去端菜。
祝枝山倒了酒,端起酒杯,与沈石田相视一笑,喊道:“干!”
唐广德急问:“枝山,快说吧,真把人急死了!”
祝枝山摸了摸络腮胡子,逗趣道:“说什么,老唐?”
唐广德满脸沮丧,坐倒旁边。
沈石田开口说道:“广德兄,贤契的年庚八字?”
邱氏抢口道:“庚寅年二月初四寅时生。”
祝枝山眯着眼笑道:“这就对了。”
唐广德以为是儿子考秀才的事,来了兴趣,遂问道:“怎么样?快说呀,枝山。”
祝枝山:“我跟石田兄想讨杯喜酒喝,男方的媒人是我,女方的媒人是他!”
唐广德应付地“哦”了一声。
沈石田说道:“广德兄,考秀才对贤契来说犹如探囊取物,你尽可高枕无忧,不要多猜疑。”
祝枝山:“就伯虎的聪明才智,不中个第一也中他个第二。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我和石田兄一合计,不如干脆来个双喜临门。”
唐广德来了兴致,“果真如此,我大宴三日!”
“一言为定?”祝枝山问。
“驷马难追!”唐广德答。
话音未落,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应声而入。“老伯这客是请定了!”
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到进来的文征明身上。
祝枝山急忙问:“征明,到底怎么样?快说来听听。”
文征明清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伯虎兄童髫中科第一!”
沈石田急切地问:“此话当真?”
文征明语气肯定地答:“没半点虚假!”
唐广德夫妇激动不已,泪如泉涌。
祝枝山快活地大喊大叫:“这早在预料之中!老唐,再拿酒来,我们喝个够!”
五
苏州虎丘。中午时分,三位中了秀才的少年唐伯虎、张梦晋、都元敬沿山而下,三人均喝得大醉。
张梦晋:“这次苏州府童试,我们三人同中秀才,伯虎你中了第一名!今后有什么打算呀?”
唐伯虎:“人往高处走,谁不想往上爬?可就是这死啃书本叫人受不了!”
张梦晋:“我看,当今的这种考试制度过于教条僵化,考试的内容和试卷的格式约束着人们的思维,限制着人们的想像,‘四书’‘五经’内容狭隘;‘八股’格式就像一只铁箍紧紧地箍在你的头上。死读书,读死书,就能应运而上。反之,你的才学越广博,你就越没有用武之地。像伯虎兄这样,天文地理、诗书画艺,样样精通,可就是派不上用场。话说回来,考试前,你如果不去背背‘四书’‘五经’,你能中上第一名吗?”
唐伯虎:“梦晋兄说得太对了!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八股文!可是,你要想踏上仕途,还非得去死啃那些东西不可。不然,你就在家里转转吧。现在当了秀才,才是第一步。要想中举,还得苦熬三年!”
张梦晋:“就算中了举又能怎样?枝山兄中举,发往广东当个县令,又有什么意思?”
唐伯虎:“说得不错。枝山兄至今赖着不想赴任。当官,不自由。哎,元敬,你说呢?”
都元敬在后边,应声说道:“说得也是。不过,科举是入仕的惟一途径,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走这条路。我想,三年以后,我们三人但愿再能同时中举!”
三人说着走着,经过一家庭院。院墙内,桃树上的水蜜桃格外诱人。酒火上冒的三名新秀才实在经受不了这种诱惑,不约而同地盯上了院内的水蜜桃。
唐伯虎对二位递了个眼色,两手往墙头上一搭,蹭地蹿上了墙头。他站在墙上伸手去够,可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就干脆跳进院内。
张梦晋和都元敬本以为唐伯虎会摘下桃子往墙外扔,还在拉开架式等着接水蜜桃呢。可等了半天不见桃子扔过来。
都元敬感觉不妙,“张灵兄,伯虎会不会出事?”
张梦晋回答道:“你才会出事哩。要是摔倒或是被人发现,还不早叫起来了。”
都元敬不语。
张梦晋说:“看来这小子在吃独食呢!”说着一用力也蹿上墙,然后轻轻地往下跳。正巧,他一下落到齐腰深的茅坑里。蹲在坑沿的唐伯虎抿嘴一笑,伸手将他拽了上来。张梦晋看到自己和唐伯虎这种脏兮兮、臭哄哄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可又不敢大声笑。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十分开心。
突然,张梦晋止住笑声,冲着墙外喊道:“都穆快过来,伯虎这小子果然在独吞呢?”
都元敬也越墙,同样掉进茅坑里。
唐伯虎与张梦晋大笑不止。
“这才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哈哈哈!”
三人顾不得浑身臭气,饱餐一顿水蜜桃之后,悄然离去。
六
南京。秋高气爽。乡试前夕。
十九岁的唐伯虎、都元敬随众秀才一道走进马藩台的高宅大院,步入宴客厅。
客厅里摆放着几十张桌椅,每张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及酒具。
秀才们每人一位落座,主人马藩台起身说道:“诸位才子光临,马某三生有幸。今备薄酒一杯,请诸位开怀畅饮。老夫不才,却是爱才,以文会友,其乐无穷。预祝诸位在这次乡试中金榜题名!”
众秀才齐声说道:“谢谢马老关爱!”
马藩台继续说:“来!大家干杯!”
“干杯!”
马藩台:“诸位乃各地儒林出类拔萃的才子。借此机会,老夫拟出一题,让大家一显身手,以助酒兴。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齐声道“好”。
马藩台:“好!我出的这道题目是‘六朝古都”,请大家尽情发挥。”
客厅里顿时安静下来,众才子迅速地投入到作题之中。
唐伯虎凝神思考片刻之后,提笔作题,不到一个时辰一篇1300多字的《六朝金粉赋》一挥而就。
唐伯虎站起来手捧文章朗声说道:“马老前辈,学生献丑了!”走上前去递给了马藩台。
唐伯虎交了头卷,众秀才不以为然。
马藩台接过唐伯虎的文稿,仔细品味,越往下看越兴奋,看到最后竟抑制不住,大声赞道:“好!好!好!久闻足下妙笔生花,今日得见,令老夫大开眼界!诸位!诸位!伯虎兄此文名曰:《六朝金粉赋》。老夫以为,通篇构思精巧,布局得当,词藻华丽,实乃奇文也!愿与诸君共赏!”
站在旁边的马藩台的儿子接过文稿大声地朗读起来:“闽山右姓,策府元勋;玉节凌霄而建,金符弃世而分。位定高明,补娲天以五石;职俾贞观,捧尧日以三云。四库唐书,秘殿分球琳之踢;九州禹迹,丹书锡带砺之文。馆备凤鸾之佳客,卫总虎貌之禁军。”
马藩台拈须赞道:“嗯,好!位定高明,意境深远。可与《滕王阁序》相媲美。”
才子们议论纷纷。
“映阳光而独照,攒轻尘而四起。习成雅步,风细细而无声;学得宫妆,月亭亭而不倚……扶桑宫里,有夫婿之侯;芳草天涯,有王孙之怨。传霓裳于广寒,织云锦于灵汉……”
众秀才齐声道:“好!”厅内掌声四起。
马藩台笑赞:“文采纤丽,后生可畏!”
“丽色难评,万树过墙之杏;韶光独占,一枝出水之莲……青鸟黄鸟,尽是瑶池之佳使;大乔小乔,无非铜台之可怜。单衫裁生仁之杏子,鬏鬓拥脱壳之蜩婵。锦袖琵琶,眼留青于低首;金钗宛转,面发红于近前。一笑倾城今再倾国,胡然而……”
马藩台:“妙语连珠,绝妙好辞!听伯虎兄的雄文,犹如仙乐不绝于耳。日后若平步青云,可别忘了今朝在舍下的聚会啊!”
唐伯虎面呈喜色,应道:“马老前辈抬举,学生铭记在心。诸位,伯虎建议为马老前辈的盛情干杯!”
众人一饮而尽。
七
南京夫子庙考场。
唐伯虎等众秀才在应考。
考试结果出来,众人围看红榜。榜上中举的第一名即解元就是唐寅。
八
第二年春天,唐伯虎、都元敬、徐衡父等进京会试,住在一家客栈。
唐伯虎满面春风,洋洋自得。
徐衡父信心十足,谈笑风生。
几杯下肚。
徐衡父:“伯虎兄妙笔生花,春闱三场考试,决不在你的话下。这‘三元及第’的桂冠将很快戴到伯虎兄的头上!来!我们兄弟干上一杯,预祝考出好成绩!”
唐伯虎春风得意:“衡父兄谬奖也!但有一点我是自信的,就是不管怎样,落榜的可能性怕不存在吧。衡父兄才思横溢,为人侠爽,此次会试,亦胜券在握!来!干杯!”
二人你一杯我一杯,不觉半酣。
唐伯虎:“今天我去拜座师,可巧,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东阳、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等均在座。听说今科试题就是由他二人出的,阅卷也是他二人包揽。恩师梁储为我作了引荐,还让我即兴作诗一首面呈二位大人过目。”
徐衡父高兴得拍起桌子来,“太好了!程敏政是我的恩师!你知道吧?伯虎兄,快把你的那首诗读给我听听!”
唐伯虎吟诵道:“绣伞齐擎御道中,鸣鞭将下息朝钟;仙班接仗星辰近,法驾临轩雨露浓,百尺罘恩宿威凤,九重阊阖拥神龙。履新万国朝元日,尧德无名祝华封!”
徐衡父拍案称“妙”。
二人已有七八分醉意。
徐衡父:“礼部尚书李东阳……恩师程敏政……命题……阅卷哈……哈哈……”
唐伯虎:“待……榜上……有名,我们兄弟再去……潇洒。哈哈……”
徐衡父:“明天,咱……们一道……去贽见……程大人……我的恩师,好吗?”
此时,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的都元敬元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地回到客栈。刚想推门进屋,忽听唐、徐二人说到“李东阳……程敏政……恩师……贽见……”等,便蹑手蹑脚躲在门外偷听了好一会,然后心怀叵测地推门进来。
唐、徐二人见都元敬进来,便手舞足蹈地示意坐下共饮,同时继续他们的话题。
徐衡父大呼:“小二,拿……酒!”
唐伯虎举杯:“来!元敬兄,干……杯!”
徐衡父醉眼朦胧:“伯虎兄,可别……忘了……明天去程……大人……”说着醉得趴在桌上。
唐伯虎亦已大醉。
都元敬精神陡振。
九
考场。主考、副主考李东阳、程敏政端坐台上。
举子们紧张作题。唐伯虎、徐衡父才思泉涌,挥笔自如;都元敬一会苦思冥想,一会抓耳挠腮。
十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唐伯虎、徐衡父春风满面,谈笑风生,都元敬颓丧地随后。
唐伯虎:“衡父兄,元敬兄,走!找个热闹之处逛逛去!”
徐衡父:“紧张了这么多天,也该轻松轻松了!”
二人说着加快了脚步,都元敬趁势退了下来。
十一
都元敬备了一点礼物,急匆匆地登上了吏部侍郎马宁的府门。
都元敬:“烦请禀报马大人,就说他的苏州同乡、应考举子都穆拜见。”
门人进去禀告,回复:“都举人请!”
都元敬与马宁相见:“都穆拜见马老前辈!”
马宁:“不必客气,请坐!”
都元敬:“谢前辈!”
马宁:“此次苏州共来几位应考?”
都元敬:“学生与唐寅两位。”
马宁:“那唐寅是不是唐伯虎,唐解元?”
都元敬注意到马宁对唐伯虎的好感,遂进行了渲染:“学生与伯虎兄交情笃深,彼此信赖,情同手足啊!”
马宁:“啊?”
都元敬:“我俩从小在一起长大,一同考上秀才,同中举人,这次又一同来京会试,我们兄弟前世有缘啊!”
马宁一听都元敬与唐伯虎为挚友,态度陡变,对都元敬也刮目相看了。马宁热情地称呼道:“元敬,那就拜托你什么时候请唐解元来舍下一叙,好吗?”
都元敬略有沉思说道:“大人,请容学生细禀。去年乡试时伯虎兄与一位叫徐经(徐衡父)的举子相识,关系也非同一般。徐经乃是副主考程敏政程大人的门生。这次来京应试,徐经把伯虎兄引荐给了程大人。现在他俩已是程府的座上客,怕是抽不出闲暇来拜访马大人了。”
马宁“啊”了一声,脸上微露不快。
都元敬注意到了马宁表情的变化,心头掠过一阵喜悦。
马宁觉到自己有点失态,忙说:“没什么,没关系,后会有期嘛!元敬,今天就在舍下小酌几杯吧。”
都元敬:“学生何敢叼扰?”
马宁:“咳,别客气了,我去让家人上菜。”
马宁走出客厅,对一家人耳语道:“速去给事中华叔大人处,请他速来,有要事相商。”然后折回客厅,与都元敬喝茶。
家人摆上了酒菜。
华昶到来。
马宁迎上,“哎呀,不知华大人光临,有失远迎。请!请!”
马宁向都元敬介绍说:“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给事中华大人。”
都元敬忙行礼,“华大人。”
华昶问:“请问这位?”
马宁:“啊,这位是我的同乡,来京应试的举子都穆都元敬。”
都元敬点头哈腰,“都穆拜见华大人。”
华昶:“免礼。”
马宁:“来来,请坐!”
众人人座,举杯。
华昶:“众多举子前来应试,给京城又增添了几份热闹啊。”
马宁:“是呀,热闹得很。副主考程敏政的府上更是热闹非常。”
华昶:“此话怎讲?”
马宁:“众多举子纷纷登门送礼,程大人来者不拒,广为交结。”
都元敬心情紧张。
马宁继续说道:“唐寅和徐经两位举子竟带着厚礼,招摇过市,明目张胆地送进程府。”
都元敬额头吓出了汗。
华叔:“谁人所说?”
马宁:“都举人适才所言。”
都元敬心惊胆战。
马宁见状忙说:“元敬不必多虑,我们这都不是外人。”
说着,家人进来,与马宁耳语。不多时,来了一位太监。
众人寒暄,太监柳公公就座。都元敬看两位大人对柳公公如此看重,不敢落座。
马宁介绍说:“这位是柳公公,常来常往。这位是苏州举子都穆,请柳公公多多关照。元敬,坐吧,都不是外人。”
都元敬坐下后,柳公公问:“都举人,苏州有个叫唐寅的举人你可认得?”
都元敬:“姑苏才子,谁人不识?”
柳公公:“本科状元就是唐寅,你们知不知道?’
马宁:“还没殿试,如何知晓?”
柳公公:“咳!你们的消息也大闭塞了。程大人阅卷时禁不住赞道:‘这两份卷子行文如流水,才思似江河,非唐伯虎徐衡父不能为也。’今科榜首非唐伯虎莫属也!”
众人惊诧。
柳公公问都元敬:“你叫都穆?”
都元敬:“是的,学生都穆都元敬。”
柳公公:“嗯。听说你考得还可以。不过……”
都元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柳公公拉长声音:“遗憾的是以两名之差名落孙山。”
都元敬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
众人沉默不语。
都元敬眼中露出了凶光,恶毒地说:“啊,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马宁趁势而上:“此话怎讲?莫非程敏政为他们做了什么手脚
都元敬:“做什么手脚我不敢讲。可是,徐衡父带着唐伯虎去程府送礼行贿,打探这次考试的试题,其目的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马宁惊喜:“真的?”
华昶追问:“这么说,程大人有泄题之嫌?”
都元敬:“学生不敢妄加评说。不过,徐衡父和唐伯虎从程府回来后,行动诡秘。一次学生隐约听见他们在内室说过‘四子造诣’什么的,当时学生并不在意,直到进考场看到考题才心生疑窦。”
华昶与马宁相对一视,说道:“这就够了。都举人今天所说的这些,可是下官和马大人亲耳听到的哟!到时候你照直说就是了。”
都元敬浑身发抖。
十二
天色阴沉,秋风卷起落叶。监狱牢门阴森可怕。唐伯虎与徐衡父形容枯槁,伤痕累累,蹒跚走出牢门,走至山野之中。
二人抱头痛哭:“这冤案何时能平啊?天哪!”
二人挥泪而别。
十三
苏州,祝枝山住处。
祝枝山、唐伯虎、张梦晋、文征明四位落魄文人对酒当歌,谈笑人生。
祝枝山:“官场如同战场,风云变幻莫测。伯虎兄蒙冤入狱,看似坏事,实乃好事。冤狱给你发烧的脑袋猛浇了一盆凉水,让你清醒过来,冷眼看世界。路有千条,何必非削尖脑袋钻入那条死胡同呢?我祝枝山中了举,当了知县,又升为通判。可我厌恶官场中的逢迎拍马,勾心斗角。我羡慕那种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无拘无束的生活。与其用那么多心思在官场中争斗,倒不如写诗作画,潇潇洒洒地过上一辈子。”
张梦晋接道:“正因为如此你才辞官不做,落得个潇洒。”
祝枝山:“对!这样活着才有价值!伯虎兄也看破红尘,此乃明智之举也!”
张梦晋:“要知道,这个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你想一步登天,谈何容易?尽管你满腹珠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没有人愿意使用你,你肚里的文章再多再好,有个屁用?这我早就看透了,仕途与我们这些人无缘!我们兄弟四人个个身怀绝技,卖卖字画,浪迹天涯,沽两盅老酒,叙兄弟情谊,这不比神仙还快活?”
唐伯虎:“现在总算清醒了。”
父征明:“但是我认为,事情全坏在都穆这个小人身上!伯虎兄对他恩重如山,他不但不报恩,却反过来诬告陷害伯虎兄,以达到其往上爬的目的。这个卑鄙的小人!”
大家沉默不语。
张梦晋:“坏事变好事嘛!要不,我们兄弟怎么能坐在这儿安心地喝酒呢!”
张梦晋提壶倒酒,壶中无酒,遂大叫道:“喂,祝大胡子呀!你怎么舍不得给我们酒喝呀?你看!”
祝枝山:“酒?没啦?咳!那还不容易?卖一幅字画又够喝几天!”
“走!卖字画去!”众人嚷着拥出门外。
十四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张梦晋四人带着几分醉意,其中张梦晋妆扮成乞丐,疯疯巅巅地走出城外,走向玄妙观。
祝枝山:“嘿,梦晋,我们有言在先,你这个乞丐必须装得像,做好姿势不准动,直到伯虎兄画好为止。听到了吗?不然,这根打狗棍可不会饶人的啊!”
张梦晋一手拎着打狗棍,一手端着要饭碗,肩上背条要饭口袋,活像一个叫花子,一瘸一拐地走进了玄妙观。
唐伯虎对道士说:“借用贵观宝地作一幅画行吗?”
道士:“施主请便。”
小道士搬来了桌登。
文征明将带来的纸笔摆放到桌上。
祝枝山帮着张梦晋作乞丐打狗的姿式:左手托钵,右手持棒打狗,头发散披,赤着脚。
摆好姿式,祝枝山说:“梦晋兄,就多忍耐一会吧!还真像呢!”
唐伯虎铺好纸,捡几片瓦砾压住四角,醮墨,荡笔,端详了一下张梦晋,笑了几声,便作起画来。他画的是侧面像。不过片刻功夫,一幅《行乞图》告成,张梦晋的乞丐模样活现于纸上。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十五
杏花村。
唐伯虎在内室与素素交谈。三十岁的素素卧病在床,表情严肃。
素素:“不知唐相公日后作何打算?”
唐伯虎没作回答,他的眼前一片迷茫。
素素又说:“数年的相处,你我已为知已。有幸结识唐相公,我素素总算没有枉到人间走一回。我知道我的来日无多……”
唐伯虎:“素素,快住嘴!”
素素:“不。我离世之前,有句话非讲不可,望唐相公能……”
唐伯虎:“好,你说吧,我听你讲。”
素素:“功名犹如墙上草,富贵亦如过烟云。唐相公你为人耿直,心地善良。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官场的倾轧你是绝对适应不了的。而你却有你的一技之长,你的书画堪称双绝,誉满江南。何不在这方面多下一番功夫?以酒浇愁,沉沦不振,不是志士之所为!所以我想,你应该振奋精神,争取在画技上有更大的作为。”
唐伯虎:“确是肺腑之言。”
素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绘画本同一理呀!”
唐伯虎:“你是劝我遍游名山大川?”
这时,三十岁的九娘从另一室出来走至唐伯虎跟前,“唐相公,素素姐连盘缠都给你准备好了。”
唐伯虎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九娘:“唐相公出游归来,画艺定将大有长进。九娘我也有几件首饰赠与唐相公,就算一点心意吧,千万不要见外!”
九娘把包裹硬塞到唐伯虎怀里。
唐伯虎感激涕零,无法推辞。
十六
唐伯虎租住的两间小屋里除了画案、画具和画纸外,只有一张破旧的小床。
两位青楼女子的馈赠使唐伯虎如坐针毡。在小屋内,他心不安,神不定。
唐伯虎的恩师沈石田先生柱着拐杖来到了唐伯虎的门前。
唐伯虎一见老师到来,连忙扶进。
沈石田开门见山:“伯虎啊,老夫特地来看看你的近作的,拿来给老夫欣赏欣赏吧。”
唐伯虎拿出数幅作品,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递与沈石田:“请恩师指点。”
沈石田逐幅品赏,频频点头,露出满意的微笑。
沈石田:“伯虎啊,看了你的近作,老夫都自愧不如了。”
唐伯虎:“先生何出此言?学生无时不在以先生的教诲来激励自己。”
沈石田:“此乃老夫肺腑之言,无任何恭维之语。的确,你的画技已入佳境,这与你雄厚的文学功底密不可分。依老夫愚见,若能再行千里路,你的画即可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唐伯虎:“莫非先生是受……”
沈石田阻止道:“屈原被贬流放,写出了千古名篇;司马迁遭宫刑,写出了千秋《史记》;苏东坡官场受挫,才有了遍足神州的机会。老子云‘祸兮福所伏’,坏事亦可变好事呀!你若足行千里,汲取神州大地之灵光,你的画将会传之后世!”
唐伯虎欲插言,又被制止住。
沈石田:“别说了,多么有眼光的青楼女子啊!”
唐伯虎:“出游归来,我定娶素素为妻!”
沈石田起身:“明日老夫就为你饯行,地点放在杏花村!”
沈石田走至门口,转身回来说道:“啊对了,我将你的近作带走,放进专收名人字画的宝墨斋。我已跟老板谈妥,凡有行家看中你的字画,必须通知老夫前往,作一宣讲。街头地摊,很难碰到识家啊!”
唐伯虎感动得热泪盈眶:“先生!……我……”
沈石田:“就这么定了,明日杏花村为你饯行!”说完消失在人流中。
十七
唐伯虎游览了金山寺、庐山、黄州赤壁、岳阳楼、衡山、黄山、九疑山、普陀山等名山大川后,带着大自然的灵气,回到了苏州。
十八
唐伯虎走进杏花村,直入素素房间。房中阴沉沉,空荡荡。唐伯虎感到情况不妙,遂又到九娘的房间,九娘已成泪人病倒在床。
唐伯虎急不可待,一把拉住九娘,嚷道:“九娘,怎么回事?素素呢?”
九娘:“素素姐在十天前就已归天了……素素姐,你走得太早了……”
唐伯虎一听,犹如雷霆贯顶,顿时瘫了下来。
九娘:“唐相公,唐相公……”
唐伯虎醒来,万念俱灰地走出杏花村。
十九
苏州城北的一块空地上,三十多岁的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征明,拿着绘好的家居图,设计建居方案。
唐伯虎兴奋地说:“别看这块废墟,几百年前却是一块宝地呢!你们看,这里原有一个池塘,山上的清泉缓缓流入池中,碧波见底;那儿原是一片桃树林,青瓦红墙的别墅掩隐于桃花之中,是名桃花坞。”
文征明:“好一个僻静的居处!堪称世外桃园!”
祝枝山:“好一个风流才子,怎耐得如此寂寞?”
唐伯虎:“枝山兄别逗了。九娘那儿,还得烦你再做做工作。陋室一建好,我和她马上结婚,叫她快拿定主意。”
祝枝山:“实际上,九娘早已把心交给你了。”
二十
桃花坞。
篱笆墙,大门上书“桃花庵”三字;院内新栽的桃树开着点点桃花;一条小溪流入池中,池边有一“梦墨亭”;山坡下的两间书屋是“学圃堂”和“蛱蝶斋”;居室两间也是由篱笆围起,内有梅竹。所有的房屋皆土墙草顶。
这天,桃花坞喜气洋洋,唐伯虎和九娘举行婚礼。婚礼非常简单,祝枝山、文征明、张梦晋等众多好友前来祝贺,文人们饮酒作诗,祝福美好的将来。
唐伯虎端着酒杯站了起来,“我的亲爱的兄弟,我的爱妻九娘,伯虎所以有今日,全赖各位鼎力相助。我只有以酒代心,以诗作餐,奉献给各位了。先请干了这一杯。”
“干杯!”
唐伯虎:“几十年的风雨,几十年的坎坷,使我猛醒,使我看准了未来的归宿。但愿这桃花坞是世外桃园,我和九娘将在这桃花园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相伴到永远。我作了一首《桃花庵歌》奉献给大家,权作为下酒小菜吧。”
祝枝山大呼:“伯虎,快点拿出来让我们欣赏!”
唐伯虎清了清嗓子,大声吟诵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子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张梦晋大叫:“好一个桃花仙啊!换来的酒带不带我们喝啊?”
唐伯虎说:“当然是有福大家同享喽!”接着往下吟咏:“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张梦晋插道:“不愧风流才子!”
唐伯虎:“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祝枝山插道:“对了,功名乃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看那些人,鞠躬车前马后,活得多么不自由!还是我们这些人过得快活!”
唐伯虎:“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众人:“比得好哇!”
唐伯虎:“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众人乱嚷道:“哪如你这桃花园!”
二十一
春天,桃花庵内桃花盛天,唐伯虎与九娘挽手漫步在桃花园内。
二十二
夏天,池塘内荷花怒放,唐伯虎与九娘在“梦墨亭”内,伯虎作画,九娘为他扇汗。
二十三
秋天,“蛱蝶斋”前菊花飘香,九娘在外浇花,伯虎在内作画。
二十四
冬天,居屋外,点点腊梅在寒风中摇曳;居室内,唐伯虎在作画,九娘在往炉中添柴。
二十五
春天,唐仁虎展开了长卷《野望悯言》,精心地描绘着。画卷上现出的是荒芜的农田、露野的白骨、流离失所的人们和凋谢飘零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