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对高手纪晓岚
斗对高手纪晓岚
一
清朝雍正年间,河北献县纪姓大族又添一位小才子——纪昀,也叫纪晓岚。
一日晌午,纪昀正在院中用一根牛皮鞭打陀螺。正玩得兴浓,忽听妈妈说:“晓岚,别玩了。你哥哥上学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快到书塾去看看,赶快回家吃饭。”
纪昀道声:“好。”拿着牛皮鞭跑出大门,奔向离家不远的书塾。
书塾内,学生皆已散去,只剩下石先生和纪昀的哥哥。先生端坐于讲台,绷着脸。哥哥站在书桌旁,抓耳浇腮,额头沁出冷汗。
纪昀躲在门旁,听先生训话:“芦苇织席席盖苇。这席由芦苇织成,再用它来盖芦苇。这上联的意思你懂了没有?”
纪昀哥:“懂了。”
石先生:“懂了,怎么还对不出下联?”
纪昀的哥哥急得满脸通红,还是想不出好的下联,嘴中不停地咕噜“杨柳抽枝……枝……”。
石先生:“杨柳抽枝,枝什么?讲呀!”
纪昀哥哥还是想不出。
石先生生气地拍了一下讲桌,说道:“对你讲,今天对不出下联就不要回家吃饭!知道了吗?”
纪昀哥:“知道了。”
纪昀在门口听到不让哥哥回家吃饭,心头一怔。偶然瞅到自己手中的皮鞭,计上心来。只见他摇着手中的小皮鞭,笑嘻嘻地出现在门旁。
“石先生好!”纪昀向石先生打招呼。
哥哥一看弟弟过来,微露喜悦。
石先生一看是五岁的纪昀,说道:“是不是来叫你哥哥回家吃饭的?快回家告诉你爸爸妈妈,他中午不回家吃饭啦!”
纪昀佯装不知,问:“不回家吃饭怎么能行?先生,哥哥犯了什么错误啦?”
石先生:“我出上联‘芦苇织席席盖苇’,他到现在还对不出下联!去,去,快回家去和你爸妈先吃饭吧!”
纪昀:“先生,我替哥哥对下联行吗?”
石先生左右打量这个尚未入学的五岁小孩,笑了笑道:“你替他对?”
纪昀:“您答应吗?”
石先生又笑了笑说:“孩子,快回去吧,别闹了,耽误你哥哥的时间。”
纪昀语气坚定地说:“真的,我来替他对,若对得出下联,就放他回家,行吗?”
石先生将信将疑地说:“行!你对吧。”
纪昀不慌不忙,脱口而出:“牛皮拧鞭鞭打牛。”
石先生一听吃惊不小,连声称“妙”。
纪昀忙问:“可以让哥哥回家了吗?”
石先生:“好!好!快回家吧!”
纪昀拉起哥哥,说声“先生再见”,一溜烟跑回家中。
二
书塾。
学生们正在背《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石先生:“停!”学生们停止背诵。
石先生:“这‘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如何理解?”
六岁的纪昀立刻站了起来说:“云升腾而变成雨,露凝结而形成霜。先生,对吗?”
石先生:“很好!纪昀,下面你还能背得出吗?”
纪昀:“能!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莱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石先生:“停,停!这‘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是何含义?”
纪昀:“海水咸河水淡,鱼类游水鸟类飞翔。”
石先生高兴地说:“好!好!”
众学生投以羡慕的目光。
纪昀洋洋得意。
石先生:“纪昀,学习应坚持不懈,好中求好,千万不可有一点成绩就自满自足,懂了吗?”
纪昀:“懂了。”
石先生:“好,坐下吧。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回家后好好温习功课,明天要你们默写。下课!”
石先生挟着书走了出去。同学们也各自背起书包回家。
纪昀回到家中,将书包往桌上一撂,跑到厨房,抓了两把米放进口袋,然后又走出家门,来到一残垣处,蹲下身来,轻轻拿下墙根的一砖断砖,将手伸进墙洞,取出一只家雀,然后从口袋掏出大米喂雀,喂饱之后在手中仔细欣赏。可巧,石先生挟着书本从远处走来。纪昀一眼瞥见石先生,慌忙将家雀放人洞中,用断砖将洞口堵好,站起来,若无其事地往前走,口中念念有词。
石先生:“纪昀,还不回家,在这儿干什么?”
纪昀回答:“我,…我,背书啊,先生。”
石先生:“背书?嗯?不错嘛。天不早了,快回家吧”。
纪昀“嗯”了一声,跑回家去。
石先生怀疑地看了看断墙,然后离开回家。
三
第二天放学,石先生挟着书本回家,又远远地看见纪昀蹲在墙根下,手中玩着什么东西。石先生在一隐蔽处停住脚步。只见纪昀手中捧着一只家雀,在抚摸欣赏,然后放进墙洞中,用砖堵好,然后离开回家。
石先生快步走至断墙,拿开断砖从洞里取出家雀,看了看,又放回洞中,用砖堵好,生气地说:“原来在玩家雀!”转身走开。
没走几步,石先生折回来,“玩物丧志,长此以往,再聪明的孩子也不行呀!”石先生三步并作两步,走至洞前,掏出家雀,用力一摔,将家雀摔死,然后拨腿走开。
没走几步,石先生又停了下来。略思片刻,返回墙根处,把摔死的家雀扔入洞中,用砖堵好,然后掏出毛笔,在口中舔了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细羽家禽砖后死”七个字,放在洞旁,用石子压好,转身离开。
四
第三天。书塾。
石先生带着学生诵读:“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前对后,后对先,一日对千年。”学生跟着石先生念。
石先生:“我所讲的这声律启蒙,若能用心领会并记熟,对今后学习写诗作赋将大有益处,希望你们把我今天所教的内容能够全部背熟。下课了。”
学生们一拥而出。纪昀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放家雀的地方,从墙中掏出家雀,一看大吃一惊:家雀死了!纪昀心疼地掉下了眼泪。忽然,他发现洞旁的几块石子之下有一张纸,连忙拿起来一瞧,见上面写着“细羽家禽砖后死”几个字,为石先生所写。纪昀气愤地说:“这个可恶的石先生!”
纪昀拿着纸条,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若有所思。突然,他拍手笑道:“咳!有了!”遂研墨提笔,在纸的下面题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纪昀拿着纸条细细品味道:“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砖后死,石先生。”先把“生”字念得较重,然后又将“石”字重读,“生”字轻读,由“石先生”读成“石先生”,“粗毛野兽石先生。”纪昀连续重复几遍,拍手称快。
五
书塾。
纪昀拿着纸条,去见石先生,把纸条交与他,说道:“先生,您写的上联我已对出下联,请看。”
石先生接过纸条,一看下联是“粗毛野兽石先生”,直气得火冒三丈,拿起教鞭就要责打纪昀:“你竟敢辱骂为师!”
纪昀从容不迫地解释道:“不,不!学生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辱骂师长呀!我只是按照先生的上联工对而成。您看,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您的上联是‘细羽家禽砖后死’,我的下联不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吗?”
石先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纪昀呀纪昀,你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是,你应该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好好学习,不可贪玩,长大方可成大器。不然,贻误你的前途啊。”
纪昀深受感动,“先生,我今后一定用功读书,不再顽皮了。”
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
六
乾隆十九年,二十几岁的纪昀高中进士,前来祝贺的络绎不绝,纪昀应接不暇。
客人中有一位年龄与纪昀相仿的官人,名叫和珅。此人面皮白嫩,齿白唇红,两眼滴溜溜乱转,一脸阿谀奉承相。
纪昀上前迎接道:“纪昀有失远迎,请总管海涵。”
和珅双眼一眯,拱手贺道:“祝贺你高中进士,荣任编修。圣上英明,重才重贤。入朝为官,须尽心尽力,可不能辜负皇恩啊!如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找本总管,啥事都好办!啊?”
和珅大模大样,盛气凌人,在场之人无不厌恶。纪昀对此人早有所闻,今日一见果不虚传,感到一阵恶心,但又不便给他难看,于是对和珅说道:“谢谢总管大人一番美意。纪昀初入仕途,只知尽心尽力做事,从不敢有什么奢望,也不想找什么靠山,凭本事吃饭吧。”
和珅讨了个没趣,悻悻而走。
和珅走后,同僚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和珅是一位“人面兽心的佞臣”,“结党营私的奸贼”,“专会拍马的屁精”,也有人提醒说:“与和珅这种人共事需分外小心”。
纪昀笑着说:“如此小人,不足挂齿也。”
七
一日,乾隆帝和一班文臣谈诗论文。乾隆说:“你们知道吗?京城有一家有名的饭店,做出美味珍肴,别有一番情趣。这家店名起得也很不错。诸位爱卿,你们知道这家饭店的名称吗?”
有人说“大同饭店”,有人说“同仁饭店”,有人说“天元饭店”,一些人干脆摇头说“不知道”。
乾隆帝大笑道:“咳,你们在京这么多年,连哪家饭店最有名都不知道!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么!可惜呀!好,朕告诉你们,这家名店叫‘天然居’。”
众人齐说:“还是圣上英明!”
乾隆帝突然说道:“朕刚才偶然想起了一副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诸位爱卿,你们评评此联如何?”
众人七舌八舌,评论说:“这是一副回文联!顺着读,倒着读,都能读通,且含意深刻。”从臣纷纷赞美“这是一副绝纱好联”!
乾隆帝十分得意,接着又说:“朕的这副回文联又可作为上联,众爱卿可否对出下联来?
众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无人对出。
这时,纪昀突然站起来,说道:“陛下,臣听说京城有个名寺叫大佛寺,固拟出一副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若将此联展开,作为下联,应对皇上上联,不知妥否?”
乾隆细品纪昀这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好啊!纪爱卿这下联对得好啊!爱卿才思敏捷,对句不凡!”
众人一齐喝彩。
纪昀谢道:“谢皇上夸奖。”
乾隆接着又说:“别忙,纪爱卿,朕再出一上联,你对下联。听着:两碟豆。”
纪昀信口拈来:“一瓯油。”
乾隆狡黠地看着纪昀说道:“朕的上联并不是桌上两碟豆,你怎么能对成案头一瓯油呢?”
乾隆笑了笑又说:“朕的上联是林中两蝶斗呀!”
纪昀也随口改道:“臣的下联是水上一鸡游哇!”
乾隆听罢,赞不绝口:“爱卿不愧斗对高才!”
纪昀笑道:“皇上过奖了。”
乾隆又说:“饮食文化,内涵丰富。人文地理,更是源远流长。纪爱卿,你知道京城近郊有哪些县吗?”
纪昀不假思索,提笔写出一副对联: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递与乾隆。
乾隆接过大声念道:“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密云、玉田、丰润、怀柔、遵化、顺义、良乡八个县,对,八个县!嗯,郊县旱象严重,亟待治理。好哇!纪爱卿,你这副地名联真是妙极了!通过此联,还向朕提出忠谏,可见你一片赤诚之心!朕这就下诏书,抗旱赈灾。”
众臣齐声说道:“陛下英明!”
乾隆帝十分高兴,对众臣说:“今天朕的情绪甚佳,我们来玩玩麻将牌如何?”从臣齐声说好,并迅速摆好八仙桌,乾隆和纪昀、彭元瑞等四人就座。
纪昀出了一张“八条”,彭元瑞出一张“八丙”,另一人出一张“八万”,乾隆帝出了一张牌,口中喊道:“八仙!”众人一看,乾隆出的是一张“白皮”,齐说:“皇上,你出的是‘白皮’,怎么称作‘八仙’了?”
乾隆笑了笑说道:“白皮嘛白皮,上边没刻一字,一张空白,可以刻上最好的图案,能者为上,各显神通的除了八仙还有谁呢?”
众人都笑了。
乾隆说:“别笑!纪爱卿,你知道八仙是哪八位仙家吗?”
纪昀随口说道:“八仙者,吕洞宾、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也!”
乾隆又道:“八仙七男一女,是吗?”
纪昀说:“正是。”
乾隆说:“那好,朕就以此为题出一上联,你们给我对出下联吧。听清!这上联是‘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你们对吧!”
纪昀不假思索,脱口对道:“‘三宫六院多姬妾,圣明主理当自爱!’”
乾隆听罢,脸色陡变。众人捏着一把汗。
纪昀却镇定自如,若无其事地问道:“皇上,臣所对工也不工?”
乾隆再三品味,怒意渐消,笑了笑说:“对得工,对得妙!为君者理当自爱!”
八
一日,大司空金简启奏皇上:“陛下,微臣奉命督工重修工部、水部被火烧坏了的衙门,现已重修完毕,完好如初,特来复命。”
乾隆帝:“朕知道了。”
金简退下。退朝后,众大臣交头接耳,纷纷议论:“重修衙门花去了那么多银两”,“还不是都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大兴土木,中饱私囊,皇上还蒙在鼓里”,“不过,若与和珅相比,金简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九
工部、水部衙门口墙上贴着一张白纸,众多的人在争相观看。白纸上写着“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一位观众大声嚷道:“呀!这是谁写的?写得妙啊!水部发生火灾,金简乘机大兴土木,大发横财!一点也不错哇!”
另一位观众说:“你还没发现这其中的窍门呢!你看,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里面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啊!此上联是绝对,恐怕没有人能对出下联啊!”
还有一位说:“你们看,金大人来了!”
众人一哄而散。金简一看此联,气得暴跳如雷,急命“还不快点将它撕去!”
十
早朝。
众大臣依次走向御殿。
彭元瑞问纪昀:“纪大人,你听说了吗?”
纪昀:“听说什么?”
彭元瑞说道:“前天有人在水部门前贴一上联,讽刺金简大兴土木,大发横财。”
纪昀:“怎么写着?”
彭元:“写的是‘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此为绝对,下联尚无人能够对出。”
纪昀重复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恰巧,和珅从他俩旁经过上殿。纪昀笑道:“世上没有对不出的对子。”
彭元瑞问:“纪大人你对出了?”
纪昀指着穿到他们前边的和珅,答道:“‘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这不就对出了?”
彭元瑞惊叹道:“上联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对东西南北中方位,这真是绝妙的好联哪!纪大人不愧是斗对圣手!这专会逢迎拍马、欺上压下的奸佞确实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说笑着走上殿去。
十一
和珅得知纪昀辱骂他之事,遂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日,纪昀等与同僚们在花园饮酒。一同僚说:“跟侍郎大人在一起饮酒赋诗作对,其乐无穷!”
纪昀:“来!大家干了此杯!”
众人:“干杯,干杯!”
尚书和珅走了过来。
一人说:“尚书大人来了!”
和珅笑着说道:“你们逍遥自在得很吗!”
大家让位,“尚书大人请坐!”
和珅正谦让时,桌旁一条黄狗突然穿向和珅,和珅吃了一惊,又镇定下来,指着狗问纪昀:“是狼(侍郎)是狗?”问话之时,面带得意的奸笑。
同僚们的目光一齐转向纪昀。
纪昀一听和珅骂他是狗,也不生气。只见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笑眯眯地随口应对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人人皆知呀!”
众人抿嘴发笑,和珅灰溜溜走开。众人大笑不止。
十二
河北献县纪家大院。
纪昀春节回家省亲,家中客人不断,乡邻们也都纷纷前来拜望这位纪大人。
纪昀陪着几位地方绅士、亲朋在吃茶闲聊。
一位年轻的客人说:“我们从小就听说您的大名,人们都称您是神童,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都想能见见您的尊容。纪大人,您这次回来省亲,就多住几日吧,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多增长一些见识。”
纪昀:“这次回来,我打算住一个月,和乡亲们好好聊聊。”
一位白须老者说道:“应该,应该。我说啊,你们这些青年人,要多向人家学习学习,他小时候就有出息,就是有点调皮,对吗,晓岚?”这位讲话的老者就是纪昀小时受教的石先生。
纪昀点头,“是的,石先生。”
石先生:“抓家雀的事还记得吗?”
纪昀:“记得,记得!不过,石先生,您老还生我的气吗?”
石先生:“不!不!你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我正为有这样一位好弟子感到自豪呢!”
纪昀:“石先生胸怀宽广。对,我想起来了,那位经常到学堂给您送柴火、喜欢带我们掏麻雀的刘大叔现在情况如何了?”
石先生:“啊,那个刘五啊,现在年岁也大了,日子过得虽不怎么样,但也还能过得去。”
纪昀:“他的孩子也不小了吧!”
石先生:“他有三个儿子,都还没能成家。老大卖卖爆竹,老二在集市上帮人量斗过秤,老三卖卖烧鸡。这三兄弟像父亲一样,为人忠厚老实。不过,这个年头,老实人总是吃亏,一些富家子弟无是生非,找茬子欺负这弟兄仨。唉!”
纪昀:“我们去看望刘大叔好吗?”
众人齐声应道:“好哇!”
十三
纪昀一行来到刘大叔家门前。
刘家临街而住,前面三间面街房,一个不太大的院子,后面还有几间房屋。
石先生老远就高声喊道:“刘老五啊,还不快出来,晓岚看望您来了!”
刘老五闻声出门,三个儿子随后跟出。纪晓岚忙上前揖道:“刘大叔您好哇!”
刘老五眯缝着眼,左看右看,然后一拍纪昀肩膀说道:“好小子!当了官就不回来看看我们了?”
纪昀笑道:“您看,这不来了?我还要跟您去掏麻雀呢!”
刘老五:“好哇!吃过晚饭,我再带你到屋檐下、草堆里掏麻雀去!”
众人无拘无束,放声大笑。
刘老五叫过三个儿子,“还不快快叩见纪大人!”
刘家三兄弟拜见纪昀。
纪昀:“自家人了,何须多礼?哎,你们的生意最近怎么样?”
三兄弟答道:“还算过得去。只是街对面的富户王家经常无事生非找我们的茬子,夺我们的生意。”
纪昀问:“是不是那个叫王长庚的?”
刘老五:“就是那个王长庚,依仗他叔父的权势,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专会敲我们这些生意人竹杠。”
纪昀:“好吧。我叫他日后再不敢对你们胡作非为!去,给我拿来笔墨与红纸。”
刘老五问:“拿这些干什么?”
纪昀说:“唉,您老怎么又糊涂啦?今天不是大年三十吗?我给你家写副春联贴上,给那个王长庚看看,看他还敢再欺你!”
兄弟三人拿来了纸墨。
纪晓岚提笔在手,问老大:“你是卖爆竹的,对吧?”
老大答道:“是的。”
纪昀迅速书出上联:“惊天动地门户”,又问老二:“你是专门为人家量斗过秤的?”
老二答曰:“是的。”
纪昀又提笔写出下联:“数一数二人家”,接着问老三:“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老三回答说:“我是做烧鸡卖的。”
纪昀笑了笑,提笔写出横批:“先斩后奏”。写完,纪昀对三兄弟说:“快去把它贴上去!”
兄弟三人十分高兴地把春联贴到了面街大门上。
刘老五千谢万谢,石先生拈须微笑。纪昀对刘老五说:“刘大叔,祝您老新年愉快,合家欢乐!我们这就告辞了。”
纪昀、石先生一行离开刘家,刘家门前观赏门联的人不断拥来,越聚越多。
十四
一日,纪昀正在家与亲友品茶闲聊,突然家人来禀:禀“大人,钦差大人到,叫你快去接旨。”
纪昀一惊,“钦差?接旨?”
客人:“您回家省亲假还没满呀!”
纪昀:“是呀,怎么说着赶忙换上官服,出门迎接钦差。
钦差宣道:“纪昀听旨。”
纪昀答曰:“臣在。”
钦差读旨道:“宣纪昀速速回京,有要事相询,钦此。”
纪昀接旨:“微臣遵命。”
钦差:“皇上让你即刻起身返京。”
纪昀:“请公公转告皇上,纪昀这就动身。”
十五
御殿。
纪昀气喘吁吁,向皇上禀报:“陛下,微臣已火速赶回,不知……?”
乾隆皇帝火冒三丈:“你,知罪吗?”
纪昀镇定地回答:“微臣回家省亲是陛下恩准的,假期尚未满,臣实不知罪从何来。”
乾隆怒道:“你不知罪从何来?那好,朕就给你讲个明日。朕问你春节期间你曾去过何处?”
纪昀从容答道:“只在家乡县城,未曾去过别处。”
乾隆又问道:“你在家乡都干了些什么?”
纪昀答道:“会会亲友,谈谈诗文。”
乾隆:“给没给别人写什么?”
纪昀:“没写什么呀!”
乾隆发怒道:“你还敢隐瞒!快将为人写春联之事从实说来!”
纪昀镇定答曰:“写春联?啊,对了。今年春节,微臣为乡邻刘老五写了副春联。”
乾隆:“什么春联?怎么写的?”
纪昀:“上联是惊天动地门户,下联是数一数二人家,横批为先斩后奏。”
乾隆:“好哇!大胆纪昀,你竟敢蔑视天子!”
纪昀微笑着说道:“陛下息怒,容臣细禀。微臣怎敢蔑视陛下?微臣所写对联并无过错。这家有兄弟三人,老大是卖爆竹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在集市上专司量斗过秤,岂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卖烧鸡的,买来鸡,宰杀之后,再做成烧鸡卖,不正是‘先斩后奏’先宰后做吗?这并不过分呀!”
乾隆细评道:“卖爆竹的,惊天地动;司斗秤的,数一数二;卖烧鸡,先宰后做。对呀,对子本身并无错处,且诙谐有趣,形象生动,乃一副好对联!”乾隆遂转怒为喜,对纪昀说:“纪爱卿请起,朕已知晓原委,你不仅没有错,朕还要奖励你,因为你的这副对联写得好!”说罢哈哈笑了起来。
纪昀:“陛下英明,谢主隆恩。”